搶官的“官二代”成為輿論詬病的權力世襲現象
現在中國的問題,首先是在于長期以來,國家并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選官制度,高考制度一度成為變相的科舉,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干部選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徑,沒有文化的工農干部甚至還有晉升方面的優勢。即使是大學考試,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薦入學的另途,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在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之后,雖然實行了公務員考試制度,但到目前為止,不僅這種考試還不是國家統一考試,而且進入公務員隊伍,仍然存在其他的途徑。改革后對進入公務員隊伍實行的學歷限制,隨著“五大”畢業生(電大、職大、函大、夜大、自考)的出現,很快就形同虛設。而對海外留學生的優待,由于一些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干部子弟可以通過花錢出去留學,混一個學位,就可以回來享受優惠。現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直接進入仕途,趁父輩尚在任上的時候,盡可能快地晉升到一定高度。這些搶官的“官二代”,形成了今天大為輿論詬病的權力世襲現象。
其次,由于官本位的緣故,在任官員掌握了社會上最多的資源,而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依然強固。無論官員本身是否參與,一定級別的官員子弟,無論做什么,只要在這個官員的影響力之內,都不言而喻地會得到人們的照顧。如果這些官宦子弟經商,只要打出父輩的招牌,往往就會一路順風,獲得平民子弟望塵莫及的便利。在改革初期,很多高干子弟往往喜歡利用父輩的余蔭去下海經商,獲取經濟利益。這些人有的是官商,有的是私商,但無論官商私商,他們經商的軌跡,往往有權力的陰影。即使少數人真的如他們所說,上升或者致富,是由于自己的才干,由于大環境如是,依然難以令人口服心服。
正如常識告訴我們的那樣,“富二代”和“官二代”不見得都是壞人,“貧二代”也不見得都是好人。但是,這樣兩種明顯的不公平,加上日益惡化的官民矛盾,必然使得“官二代”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一些“官二代”瘋狂搶奪資源(包括人事資源)的行為,已經成為令人不敢恭維的官場風習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為社會上仇官的情緒添加了燃料。跟平民相比,官員的后代,原本就有競爭的優勢,如果連競爭本身都被取消,變成赤裸裸的有權者通吃,那么,由此造成的社會危機,是不言而喻的。
政府不應強化“官本位”的傳統
雖然說,一個現代的國家,應該改變官本位的狀況,逐漸把官本位變為民本位。但是,在沒有改變之前,政府絕對不應該強化這種來自帝制時代的傳統。即使僅僅出于保證從平民中汲取人才的需要,出于社會穩定的需要,也必須下大力氣保障社會上升渠道的暢通。不至于讓平民的精英,因沒有上升渠道,永沉下僚,因而心生怨恨。而保障平民精英上升渠道的唯一辦法,就是以國家之力,確立一個官員選拔的制度,并嚴格執行。同時,用制度保障一定比例的平民子弟的晉升。
當下,存在一種相當危險的思想傾向,即在官員選拔中,引入所謂世襲的政治可靠的因素,人為地在官員選拔中,劃分出莫須有的“自己人”界限。這種傾向,如果不是某些勢力刻意為“官二代”進入仕途并快速上升造勢的話,那么就是政治上的超級糊涂。這樣做,事實上在“官二代”和平民之間,劃出了一道深深的鴻溝,除了激化“官二代”和民眾的矛盾,讓仇官情緒更加高漲,沒有任何好處。
一般來說,即使在傳統王朝政治比較清明的時期,民眾的仇官情緒依然存在。人們仇官,但同時也羨官。既仇恨權力,又羨慕權力。這是官本位社會必然的伴生產品。但是,如果從根本上根絕了平民上升的渠道,讓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變成官,或者很難變成官員,那么,平民的仇官,就會達到一種無以復加的程度,變成一種非常可怕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一旦產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下就不太平了。所以,無論如何,現在處于優勢地位的官員以及官員的子弟們,一定要清醒,千萬不能以贏家自居,肆無忌憚地通吃。在正常市場競爭條件下,通過競爭達成的贏者,想要通吃都是危險的。更何況,人們并不認為現在官場上的贏者,是真正贏者,硬要通吃,最終最危險的,其實是這些人自己。“官二代”身上的魔咒,只能用自己的行為解開,如果不思開解,麻煩很大。(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