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情侶在蠟燭圍成的“紅心”內互訴衷情任正來攝
提起80后的戀愛、婚姻觀,很多人會搖頭,認為他們不負責任,像電視劇里的人一樣,是 “閃婚”、“閃離”一族。
筆者也是80后的一員,深知80后與電視劇中的那群人有多么大的差距。我們以問卷形式,就“戀”與“婚”兩部分內容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回收86份,調查對象均為在校大學生。
80后戀愛很理性不再談性色變
5成選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80后一向被人指責叛逆、囂張、自我意識強、追求刺激、性態度開放、婚前性行為。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調查發現,超過5成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婚前性行為,近3成的人表示“難說,看情況”,而真正明確表示“接受”的人只有不到2成。
至于被問到“能否接受身邊朋友有婚前性行為”,大多數人選擇“無所謂,只要當事人愿意就可以了”。態度較為寬容,認為這純屬個人隱私,與他人無關。
80后主張摘下對性、同居等字眼的有色眼鏡,不再“談性色變”,但仍對愛情的純潔抱有一種信仰似的膜拜。
調查中,所有人都說相信愛情。那愛情究竟是什么?近60%的人選擇了“雙方心靈的契合,相互理解和接納”;30%的人選擇了“感情的一種沖動”;10%的人選擇“理性分析的結果”。可見,80后的人對待愛情普遍還是比較理性的,像電視劇里男女主人公那樣一見鐘情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只是少數。
我們讓用一句話來形容愛情,近5成的人選擇的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乎我們的意料。原來,還有這么多人愿意“一生一世與你相守”。看來,80后很多人還是比較傳統的。
選戀人首看人品與性格
習慣深藏隱私和網上交流
在選擇戀人的標準中,80后排序如下:人品-性格-相貌-才華-家境-前途-志趣相投。
人品和性格排在第一位,表明同學們在做決定時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不像影視劇里那樣在沖動之下便能決定,因為人品和性格都是需要長時間交流才能了解的。
“男才女貌”自古便是人們擇偶的不變準則,相貌才華的排位靠前很自然。家境等因素也確實在一些人的選擇標準之中,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有人將80后稱之為“嚼著口香糖、喝著可樂、玩著變形金剛長大的一代”。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這代人的影響也確實存在。同時,80后是獨生子女第一代,“獨”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代言詞,他們習慣將個人隱私深藏在心里而不與人訴說,面對冰冷的電腦屏幕和網絡,反而更容易釋放感情。因此在戀人相處時也勢必出現摩擦。
戀人間容易因為什么吵架?答案可謂五花八門:沒時間陪我、不浪漫、性格不合、學業緊、就業壓力大、因瑣事意見不合。從這些看似凌亂的原因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80后的一些特征。
配偶標準與戀人不完全一樣
更注重其發展前途和家境
面對“你結婚的動機是什么?”近7成的人都選擇了“愛情的結果”。而擇偶標準與戀愛時的戀人標準出現不同,排序依次是:人品-性格-前途-家境-相貌-才華-志趣相投。人品性格作為擇偶的首要條件不變,而家境、前途等現實因素則表現出重要性。
80后懂得,婚姻和戀愛大不相同。“沒有房子,誰和你結婚”幾乎成了他們的口頭禪。80后是吃著麥當勞、看著美國大片長大的一代,他們對于物質的追求可能出乎父輩們所料。
80后中存在“閃婚”、“畢婚族”。“閃婚”中的“閃”即快。“閃婚”的意思即男女戀愛、交往的時間很短就結婚成家,一般指那些沒有充分交往、了解就草草結婚的現象。“畢婚族”是指:學生剛畢業即踏入婚姻的殿堂。對于這個問題,超過6成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嘗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06級漢語言文學2班 劉雅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