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考驗國民成熟度
網民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即走向網上文明
“史上最牛釘子戶”“山西黑磚窯事件”“華南虎照片風波”……2007年,太多的新聞從網絡而來,進展軌跡如出一轍: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繼而成為社會公眾事件。
“這是很正常的。”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相比傳統媒體,觸角更豐富的網絡可以使公眾事件的來源渠道更加多樣化。
網絡將成新聞發布“重要渠道”
“傳統媒體采集資訊時受制于渠道本身的局限,而網絡作為自媒體屬于全民生產,所以現代傳媒將網絡作為重要的信息來源并不意外。”喻國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周慶安很認同喻國明的看法,他認為傳統媒體從網絡獲取信息的現象將會長期持續。“在今天的時代,大眾傳媒空間依賴網絡空間,并把網絡話題當作延伸自己表達空間的方式已成一種必然,無論是‘最牛釘子戶’,還是‘黑磚窯事件’,無不如此。”周慶安說。
一份來自國外的研究稱,到2010年,將會有70%左右新聞事實的第一發布人不是專業記者,而是來自于民間的博客和播客。“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媒體對網絡在采集新聞、獲知事實方面的依賴性應該是越來越高,而不是減少。”喻國明對此解釋道。
消極因素可自我修正
此次華南虎照片風波中,有一個現象被反復提起,就是網民表現出的理性與成熟。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以嚴謹的態度冷靜地調查取證,將可能獲得真相的方方面面一點點呈現在網絡上。這與很多人印象中網上只會攻擊謾罵大相徑庭。
“網民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即走向網上文明。”喻國明表示,剛開始人們可能認為網絡處于孩童時代,但在互相碰撞中,一些標準和底線就會自然形成,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網絡影響,就會更加強大。
喻國明同時談到,一些網絡流言也將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失去生存的土壤。“網絡無非是現實生活的折射,不同的只是網絡傳播特點決定了它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其實是在鍛煉人們對信息的判斷意識。”至于如何鍛煉,“嫦娥一號失蹤了”流言的起始過程,或許就是一個明證。
除此之外,在周慶安看來,網絡帶來的消極因素,還可以在自我分解和自我修正中得以降低甚至規避。一個例子是,當初所謂“史上最惡毒后媽”風靡網絡后被證實為虛假炒作,以后再有類似的傳聞就很難形成氣候。“隨著網民素質的逐漸提高,網絡發揮積極影響的作用會更加明顯。”周慶安說。
國外引導經驗值得借鑒
為什么中國的網絡影響如此強大?
周慶安認為,網絡影響代表的是草根的力量,民間的聲音,所以影響自然廣泛。其實,不光是在中國,世界很多國家也都開始更加重視網絡的影響,并在積極通過一些方式來進行引導。
“美國有兩個方面的法律條文互相制衡,一是充分保障公民出版和信息公開等自由,另一方面,在網絡上也有相應的法律。”周慶安所說的法律,指的是美國 1996年至今通過的四部法律,分別為:《通訊內容端正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兒童網絡隱私規則》和《兒童互聯網保護法》。
周慶安分析說:“如果不走上法制化的軌道,誹謗的尺度、私人空間信息披露的尺度就缺少明確的規定。”(記者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