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納米科技吧!在昨天開幕的第三屆上海國際納米技術合作研討會上,來自美、英、澳、法等15個國家的350多位代表,共同向公眾發出邀請。科學家們帶來了納米科技的最新研究進度和應用前景報告,更提出理性忠告:讓納米科技幫助人類解決更多難題,應當遵循以下“準則”。
納米技術不是萬能的
“納米不是萬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的性能和應用基礎”首席科學家解思深,接受媒體聯訪時第一句話就如是強調。納米科技是一門綜合的科學技術,包含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學、信息等學科。但是多學科的介入容易給人錯誤的印象——以為納米科技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納米科技只有在它適合的情況下找到切入點,才能解決它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不能不做調研而盲目采用納米技術。
被譽為“生物材料之父”的美國工程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霍夫曼介紹,在納米生物醫藥領域,一切都處于嚴格和小心的管理和控制下。“首先不是因為我們研究的東西是納米尺度的,而因為它是一種藥,會接觸人體皮膚或者進入體內。”
使用不當會產生危害
中科院院士解思深表示,如果開發或使用不當,納米材料會產生危害。如生產過程中保護不當,污染人員和環境;使用過程中,技術不過關或認識不足,這些應該絕對避免。至于“納米科技能制造‘機器跳蚤’”之類的恐懼,那是科幻小說中的想象,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作為一個負責地推動和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國家,我國目前已支持若干項納米技術安全性的研究,和世界前沿水平同步。
他同時強調,納米材料可能造成的危害不是納米研究帶來的,而是在大自然和人類以前的生產和生活中早就存在的。比如,在大小不一的沙塵暴粒子中,就包含納米尺度的,容易被吸入肺內。又如,汽車尾氣和電焊金屬蒸汽,侵害人體的途徑之一就是其中納米級的物質。人類要認識、監測和消滅納米危害,必須開展納米研究,以納米技術來治理納米危害。據解思深介紹,我國科學家正在嘗試用納米技術來治理小流域土壤和水的重金屬污染。
本報記者 董純蕾 實習生 唐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