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寄托著眾多百姓的殷切期待。來自公安部的信息表明,中國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實現公民身份平等— —
12省份相繼取消農業戶口
據公安部的最新統計,目前已有河北、遼寧、江蘇、山東、重慶、四川、廣西等12個省區市相繼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性質劃分,統稱為居民戶口,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北京、上海已下發了本市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實施意見,放寬了條件限制;廣東省的佛山、深圳、中山等地將城鎮化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居民統一轉為非農業戶口,實行城市化管理,為下一步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奠定了基礎。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中國還將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落戶條件,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促進人才交流和人口的合理有序轉移;完善暫住戶口登記,探索建立居住證制度;放寬夫妻投靠、老年人投靠子女及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落戶的條件限制,放寬對投資、興辦實業和購房人員的落戶政策,放寬各類人才落戶政策,探索建立居住證制度。
現行戶籍制度存在三大弊端
戶籍管理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項國家行政管理制度。中國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來的,主要由戶口登記制度、戶口遷移制度和居民身份證制度組成,大致經歷了1958年前的自由遷徙期、1958年至1978年的嚴格控制期和1978年以后的半開放期3個階段。
有學者認為,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已越來越不能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弊端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管理,既不科學也不合理;戶口遷移過死,難以滿足公民正常遷移的需要;戶籍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權利掛鉤,被人為賦予了太多的“附加值”。
目前,盡管一些地方進行了試探性改革,但主要還是停留在技術操作層面。專家指出,中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明確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要求,社會各界對加快戶籍改革的呼聲十分強烈,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戶籍改革應有序、漸進推行
來自公安部的信息表明,中國將大力推進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為重點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性質,實現公民身份平等。
2006年,國務院14個部門曾組成6個調研組,分赴全國12個省市,就戶籍改革工作進行了綜合調研。調研結果表明,戶籍改革已經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時機基本成熟。
2007年3月,公安部表示,將對《關于進一步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作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并抓緊組織開展《戶籍法》的立法調研工作,力促《戶籍法》早日出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余凌云教授表示,戶籍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控制人口的個人信息,而不是強加給戶籍許多附加值。但現階段完全放開讓公民自由遷徙,則會給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帶來很大壓力,公共基礎設施、醫療、就業、教育等一下子很難跟上。不少專家也認為,戶籍改革本身并不復雜,但附加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相關社會經濟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利益分配格局,卻是錯綜復雜的。在城鄉戶口差別背后隱含的社會地位、子女入學、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社保、福利等差別,并不能完全隨著戶口形式的統一而完全消除。因而,戶籍制度改革應是有序的、漸進的一個過程,需要逐步實現。(李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