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中國實施氣候變化多軌道業務 加強氣象災害預報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直播:國新辦就氣候變化第四次評估報告最新進展等舉行發布會

在國務院新聞辦6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局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表示,中國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氣候變化軌道業務,通過多軌道業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對天氣、氣候和氣象災害的預測預報,氣象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強化在IPCC的影響和作用

秦大河說,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工作,在多部門和廣大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在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作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中國的由牽頭單位,中國氣象局組織中國科學家和氣象工作者參加IPCC全會、主席團會議、工作組會等,向國際社會充分反映中國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立場和原則。中國積極參加了IPCC歷次全會,并先后舉辦了5次與IPCC相關的國際會議。中國科學家在IPCC的會議和活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自2002年起,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開始擔任IPCC主席團核心成員及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共有100多位科學家參加了IPCC評估報告編寫和評審,中國專家在IPCC報告中擔任主要作者的人數大幅提高,中國專家的文獻引用率也顯著增加,極大地強化了中國在IPCC相關活動中的影響和作用。中國氣象局還牽頭組織和承辦了一系列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國際會議,推進中國在氣候變化科學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如2003年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ISCC),2005年第一屆“氣候與冰凍圈計劃(CliC)”國際科學大會,2005年干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2006年地球系統科學聯盟(ESSP)全球環境變化科學大會,IPCC工作組會議和專家會議等。

中國2006年開始實施氣候變化軌道業務

秦大河表示,2006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以下簡稱三號文件),全面分析了氣象事業發展的形勢,提出了“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指出“加強氣候變化監測、預估、影響和對策研究,為國家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對策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撐,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要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明確強調,要加強氣候變化監測、預測、評估工作。為此,中國氣象局正在進行以“多軌道、集約化、研究型、開放式”為原則的業務技術體制改革,開展了以天氣、氣候、氣候變化、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雷電為主的多軌道業務體系建設,并于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氣候變化軌道業務。通過多軌道業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對天氣、氣候和氣象災害的預測預報,氣象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為氣候變化的研究和應對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充分發揮了氣象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陳維松)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我國進入氣象災害頻發期 已造成至少349人死亡
我國初步建立突發氣象災害應急服務體系
中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不斷擴大 廣泛服務于社會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