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在談到如何改善發展中國家人民福利的時候曾論述道,增進福利的決定性要素“不是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質量的提高和知識的進步 。”教育是人類發展的基礎,不只是因為它具有提升生命價值的固有特性,還因為它能提高人們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能力,進而維護人的尊嚴,促進經濟增長、社會流動和社會融合。
中國有著重視教育的歷史傳統。千百年來,送子讀書,跳出農門,是樸實的中國農民的追求。由于這一歷史傳統、龐大的人口數量和政府的鼓勵,中國今天擁有世界最多的受教育人口,承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高質量的義務教育,有助于增進人們在生活起點和未來發展機會上的公平。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年來一直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中國長期以來致力促進教育發展,這毫無疑問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將回顧義務教育在這一時期的實際進展和政策演變,分析義務教育面臨的新挑戰以及政府正在采取的政策措施。
義務教育發展狀況
財政投入
2000年以來,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資穩步擴大,這集中反映在入學率、輟學率、教學儀器設備和設施的配置和師資合格率等關鍵指標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穩定地增加對基礎教育的投入。1978年,中央預算內教育支出 僅為75億元(約為年GDP的2%),到2005年猛增60倍,達到4531億元,占中國GDP的2.5% 。200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預算內教育支出進一步增長到5796億元,比2005年提高了24.2%。在2002年到2006年間,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由166.52元上升到270.94元,增長62.71%;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由232.88元上升到378.42元,增長了62.50% 。這一增長率比預算內教育經費總額增長率高三倍 。
新增教育支出主要面向農村。2006年,中央政府新增教育支出的70%用于農村 ,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1840億元。同年,免費義務教育讓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5200萬名中小學生受益,373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得到免費教科書,780萬名寄宿學生享受了生活費補助 。西部地區大約有20萬名因貧困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
農村家庭承擔的學齡兒童教育費用在2007年繼續降低。從2007年春季學期開始,對所有接受義務教育的農村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即“兩免一補”)。2007年上半年,中央財政下撥專項資金120.5億元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這項改革惠及近1.5億農村中小學生。僅免除學雜費一項,西部地區平均每個小學生年減負140元、初中生年減負180元;中部小學生年減負180元,初中生年減負23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