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健康報告》分析了國家健康提出的戰略背景,指出:
當今世界各國面臨著戰爭、貧困、疾病流行、恐怖主義,以及人口爆炸、資源短缺、生態赤字、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危機,它迫使人類對傳統的、以追求“財富最大化”、“力量最大化”所主導的國家發展和治理模式進行深刻反思。
諸多歷史事實證明,以追求“財富最大化”為主導的“財富型”國家,即便一時富甲天下,也往往逃脫不了最終衰亡的歷史命運。例如,1820年大清帝國經濟總量(GDP)占世界的32.9%,人口總量占世界的36.6%,均高居全球第一,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是當時大清帝國卻失去了吐故納新的自我代謝能力,失去了對全球千年之大變局的應變和適應能力,從“康乾盛世”迅速衰退成為一個病入膏肓的“病態國家”。正如德國哲學家赫爾德在《關于人類歷史哲學的思想》中對當時大清帝國的看法——“體內血液循環已經停止,猶如冬眠的動物一般”。拿破侖把中國稱為“東亞睡獅”,馬克思則稱之為“奇異的悲歌”,西方列強稱中國為“病夫之國”。
同樣,以追求“力量最大化”為主導的“力量型”國家,即便一時稱霸世界,也同樣逃脫不了衰亡的命運。例如,前蘇聯在近70年的時間內取得了輝煌的建設成就,為人類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到1991年解體之前,它已經成為可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綜合國力與美國并駕齊驅,經濟實力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GNP)、人文發展指數(HDI)都高居世界發達國家前列。但是前蘇聯在發展中迷信力量,追求霸權,過度消耗國家財富,透支國家健康,其結果并沒有帶來帝國的長壽,而是“百病纏身”,一夜之間悄然崩潰。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意義和影響是全球性的、歷史性的。為什么中國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引領發展潮流,創造了世界奇跡?為什么中國復興不僅沒有威脅其它國家,而且能與他國實現“共贏”?為什么中國沒有“崩潰”,而且社會既有序穩定,又生機勃勃?世界注視著中國,“中國之謎”、“中國奇跡”、“中國經驗”、“中國模式”、“中國元素”等新詞正在被全球廣泛頌揚和探討。2004年英國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研究員喬舒亞?庫珀?拉莫(Joshua Cooper Ramo)發表“北京共識”一文,把中國發展模式概括為“北京共識”,把中國發展模式詮釋為“努力、創新和實驗;捍衛國家利益;循序漸進”。他認為中國模式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發展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認為“北京共識”正在取代“華盛頓共識”。2005年中國國慶節前夕,英國《衛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19世紀,英國教會世界如何生產。20世紀,美國教會世界如何消費。如果中國引領21世紀,它就必須教會世界如何可持續發展。”中國發展的模式是什么?中國發展的秘籍是什么?從現成的西方經典教科書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需要我們從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去尋找去解答。特別是2003年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的中國國情出發,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經驗與教訓,把握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豐富人類發展的理論和內涵,創新發展觀念,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科學發展理念和思想。這些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和落實,標志著中國正在逐步超越傳統的“財富型”國家和“力量型”國家的發展和治理模式,邁向“健康型”國家戰略轉型的歷史新階段。
(摘自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健康報告》 楊多貴 周志田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