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是嚴格執行空間規劃,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牢固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促進城鄉統籌、山川共濟、協調發展。
發揮銀川都市圈龍頭作用。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集群集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要求,落實好《銀川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設立都市圈建設投資基金,抓好100項重點推進任務。加快銀昆高速機場段改線、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石嘴山至平羅高速公路等建設,完善高效便捷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實施城市網絡提升和寬帶鄉村工程,打造統一的智慧城市公共應用平臺。完成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啟動銀川都市圈西線供水工程,推進黃河水資源共享共治。堅持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加強行業整合和企業聯合,形成同城效應和整體優勢,以銀川都市圈輻射帶動沿黃生態經濟帶發展。
推進中南部城鎮協同發展。以生態優先、富民為本、綠色發展為引領,提升固原、中衛城市聚集力和承載力,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形成資源稟賦、生態環境、人口規模相適應的集約型城鎮格局。全面展開中蘭高鐵建設,加快建設海原至同心、寧東至甜水堡等高速公路,打通連接周邊的省際通道。強化生態補償、利益分配、轉移支付等制度安排,加大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投入,推動中南部地區綠色協調發展。
提升城鎮建設管理質量水平。統籌新老城區、地上地下建設,實施一批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項目,改造棚戶區2.9萬套,城市綠地率提高0.6個百分點。加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建設和組織管理,改造重點擁堵節點,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促進城市管理法治化、智能化、精細化。推行居住證制度,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七是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問題導向,聚焦重點,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激發動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做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工作。編制區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政府定價收費、職業資格等目錄清單,建設全區統一的權責清單管理信息系統。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加快“證照分離”改革,有效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全面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跨部門懲戒制度。深化“互聯網+政務”應用,建成全區電子證照庫,80%以上事項能夠“不見面、馬上辦”,營造公開、透明、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
加快市場化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資監管職能轉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試點,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考核,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推進價格改革和電力交易改革試點。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全面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有序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健全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增強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有效性。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理順區市縣政府間財政關系。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重點、保民生。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實施環保、資源費轉稅改革,持續提高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
八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提升開放發展水平。用好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開展政策創新。落實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實施意見,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為重點的投資管理制度,加強外商投資備案管理,在銀川綜合保稅區全面推行“先進區、后報關”等監管制度創新。
推進通道建設。完善我區航空港口岸功能,加快肉類、水果、種苗、整車進口指定口岸建設,推動國內航空公司在寧設立運營基地和分公司,爭取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設立免稅店。啟動國際班列始發(到達)站場建設,常態化運行銀川至德黑蘭國際貨運班列,爭取開通直達沿海港口的特需班列。提升中衛西部云基地和銀川大數據中心國際通信網絡性能,進一步搭建便捷暢通的網上通道。
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以綜合保稅區和各類開發區為載體,發展保稅加工等外向型經濟。加快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對外貿易等健康發展。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園區建設,支持我區企業對外投資,推動產品、項目、技術、服務全方位走出去,廣泛拓展發展空間。
九是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興盛。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全過程。推進精神文明“五大創建”活動,弘揚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努力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新改建一批鄉鎮文化站,改造提升一批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扶持農民文化大院、民間文藝團隊,推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開放全覆蓋。實施自治區60大慶文藝創作工程,推出一批反映寧夏改革開放和時代風貌的文化精品。持續推進西夏陵、絲綢之路寧夏段申遺,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辦好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等賽事,廣泛開展送戲下鄉、公益放映、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發展,培育動漫創作、游戲開發、創意設計等文化新業態,推動銀川IBI育成中心等文創產業園區建設,扶持鎮北堡等特色文化小鎮發展,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骨干文化企業,開發一批具有寧夏特色的文化產品,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
十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保基本、普惠性、兜底線的原則,繼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少些煩心事,多些順心事、暖心事。
抓好就業創業增收。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著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創業,購買政府公益性崗位7000個,培訓城鄉勞動力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萬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推動企業建立以一線職工特別是技術職工為重點的工資增長機制,確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進程,新建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校舍16萬平方米,改造運動場地40萬平方米。加強學前教育監管。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著力提高辦學質量。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切實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盡快實現省部合建寧夏大學,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現代紡織公共實訓中心,改善9個貧困縣區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支持特殊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訓鄉村教師2.5萬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推進健康寧夏建設。深化綜合醫改,建設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開展千名醫師下基層活動,建設群眾滿意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00所。高效運用鄉鎮衛生院遠程會診網絡,規范收費標準,提高服務質量。開展醫保復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醫療保障體系,對城鄉“兩癌”貧困婦女給予資金救助,減輕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加強全科、兒科、產科和中醫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提供多樣化、多種類的醫療衛生服務。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加強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醫保補助政策,拓展“社保卡”綜合應用,擴大異地就醫結算范圍。加強社會救助,落實失業、工傷保險政策,提高城鄉低保和孤兒養育津貼標準,為殘疾兒童和貧困殘疾人提供醫療救助。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深化農村和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健全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開展“大調解”專項行動,發揮人民調解員的作用,提高信訪工作的專業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著力解決網上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增強凝聚力,畫好同心圓。做好氣象地震、消防安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和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食品藥品快速檢測服務全覆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清真食品管理條例,加強對清真標識使用的管理。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各宗教,堅決治理民族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打擊境外宗教勢力滲透活動。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支持駐寧部隊建設和改革。扎實做好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外事僑務、文史參事、統計檔案等工作,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書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