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抓住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契機,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緊扣“項目落地年”工作主題,以穩中求進為基調,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轉型為重點,項目投資為抓手,改善民生為根本,美麗發展為取向,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增強發展活力后勁。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圍繞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加強重點領域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縱深推進“三大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動態調整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強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范管理中介服務組織,推行并聯審批、代辦服務,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市中區等縣(市、區)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支持井研開展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加快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流轉、規模經營。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育、住房、社保等配套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拓展重點領域改革。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重點抓好經濟體制改革,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進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峨眉抓住列為全國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契機先行先試,支持馬邊申報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爭取我市成為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著力推進旅游投融資體制、綜合執法等專項改革,探索風景名勝區資源一體化管理和有償使用制度。全面實施財政綜合績效管理,加強財源培植和建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開展市對縣(市、區)收入劃分體系改革,合理界定市、縣兩級事權與支出責任,切實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擴大“營改增”試點。
務實推進開放合作。用好“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和西博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平臺,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專題招商活動。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著力抓好產業化項目專業招商、精準招商、園中園招商。力爭引進到位市外內資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加強外向型經濟園區和出口示范基地建設,完善樂山—東盟商務平臺功能,力爭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以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充分融入成德綿眉資樂雅遂同城化發展,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積極擴大與沿海沿江沿邊地區的經貿合作。
二、持續加大項目投資力度
圍繞“項目落地年”工作主題,強化項目投資建設,用項目落地來承載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民生改善、社會進步。
全面推進“千億項目”。加強項目落地開工、續建推進、建成達效全程服務,確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7億元。指導業主加快前期工作,促進意龍紡織工裝產業孵化園、德誠商貿物流園等389個項目開工建設。積極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科創生物醫藥產業園、都市農業示范帶等215個續建項目快投快建,力爭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新長征藥業園一期等273個項目竣工投用。密切跟蹤招商簽約項目,推動萬達廣場、樂山中科科技產業園等63個項目盡早落地建設。精準對接國家和省上投資導向,突出抓好技術創新、節能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項目生成,動態充實項目儲備庫。
主攻重大項目建設。健全重大項目每月調度、季度協調、半年小結機制,完善看板管理、統籌協調、督查考核等制度,強化工作執行,有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208個市列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90億元。完善重大項目領導掛聯辦法,對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關鍵項目,實行“一名領導掛聯、一套工作班子、一包到底服務”推進建設。加強項目包裝推介,力爭更多重大項目進入國家和省上“盤子”。
強化要素協調保障。大力破解用地瓶頸制約,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探索發揮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盤活存量土地,實施差別化供地,集約節約用地。協調銀企對接,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20億元。鼓勵優勢企業抓住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新三板”擴容等政策機遇,多渠道開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做實政府性投融資平臺,探索通過發行市政債、社會資本特許經營等方式,拓寬政府性工程建設融資渠道。提高煤電氣等生產要素儲運、調配能力,推動塘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成投運,力爭枕頭壩一級水電站并網發電。
三、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
圍繞實施工業“雙千雙百”培育工程,強化工業主導地位,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工業轉型升級。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抓好甲骨文實訓基地暨軟件產業園、中國華錄·易華錄西部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新興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抓住國家支持光伏產業復蘇契機,鼓勵永祥多晶硅公司、樂電天威公司加快實施冷氫化技改,推進硅材料和光伏企業重組整合。統籌推進冶金建材、鹽磷化工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過剩產能化解,抓好華構住工新型城鎮化示范項目、福華12萬噸草甘膦擴能技改等項目建設,完成淘汰落后產能重點項目24個。
增強園區企業實力。實施“2244”園區培育計劃,推動樂山高新區等4個省重點培育產業園區做強主業、提檔升級,支持峨眉工業集中區加快調整發展,引導其他產業園區特色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全市園區工業集中度提高到72%。支持市中區、五通橋、沙灣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推動犍為嘉陽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圍繞“2359”企業培育目標,實施大企業發展、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力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20億元企業各1家,凈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爭創省技術創新工程示范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龍頭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活中小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省級創新型企業5家以上,技術創新投資增長15%。發揮樂山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硅材料產業化基地、五通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沙灣不銹鋼產業園區等“國字號”平臺示范引領作用,爭創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打造區域創新集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力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4個百分點。
四、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
圍繞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力促旅游轉型升級。按照“依托兩核、建設兩極、帶動兩線”的思路,完善景城一體化規劃,推動發展千億文旅產業,力爭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0%。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重點抓好一批旅游度假區、品牌酒店、實景演出、特色餐飲街區、旅游商品會展交易等項目,精心包裝推出一批旅游產品和旅游精品線路,推動峨眉山國際旅游度假區、樂山大佛國際旅游度假區、中信國安峨眉國際旅游山城等項目建設,促成嘉定院子精品酒店、黑竹溝景區公路等項目竣工。創新旅游營銷平臺,加強旅游形象推廣,承辦第五屆中國國際自駕游交易博覽會,辦好首屆中國西部旅游博覽會、第六屆樂山大佛旅游文化節。實施旅游景區創建升級工程,力爭仙芝竹尖生態園、嘉陽·桫欏湖創建為4A級旅游景區,新增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5個。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依法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優化提升服務業態。加快構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抓好遠成綜合物流基地、九峰國際汽車博覽城、西部不銹鋼金屬綜合交易市場等項目建設,積極引進蘇寧電器集團、保利集團等知名商貿品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鼓勵企業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樂山造”產品專區,配套發展快遞、連鎖經營、第三方物流等業務。引導工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快發展金融產業,推進四川金融次中心建設。引導國有銀行完善縣、鄉分支機構,支持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加快做大做強。扶持發展健康、養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
持續擴大城鄉消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引導發展普惠金融,努力滿足消費信貸需求,多渠道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加強市場供應保障,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切實改善居民消費環境。積極搭建促銷平臺,廣泛開展農超對接、工業品下鄉活動,繁榮消費市場。開展信息消費試點,支持電信運營商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終端消費產品,全面提升社會信息消費水平。培育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消費熱點,合理發展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
五、毫不松懈抓好“三農”工作
圍繞建設幸福美麗新村,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嚴格保護耕地,加強糧食生產,實施科學儲糧,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8萬噸以上。推進青衣江樂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都江堰井研灌區梅旺支渠等重點水利項目,實現金王寺水庫工程下閘蓄水。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確保新增有效灌面5萬畝、高標準農田9萬畝。加強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建設,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規?;藴驶?、品牌化。支持開展“峨眉山茶”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活動,舉辦第四屆“峨眉山茶”節。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鼓勵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創新。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持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申報認證。
建設幸福美麗新村。修編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分類推進彝家新寨、新農村綜合體、新村聚居區建設,打造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統籌抓好住房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生態保護,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新(改)建縣鄉公路100公里、通村公路500公里,改造升級農村電網800公里以上,新建沼氣池5200口,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支持犍為、井研、夾江開展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縣建設。
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全面落實扶貧開發綱要,整合資源、精準扶貧,力爭4.1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困。深化小涼山—烏蒙山樂山片區和市列重點區域扶貧工作,大力實施“八大扶貧工程”,開展水、電、路、氣、房、環境改善和科普“七到農家”行動,完成40個彝家新寨建設。抓好6個在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加強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