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5日在四平市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石國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四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與全市人民一道,圍繞“一核三帶”富民優先戰略,攻堅克難,奮力前行。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1210億元,同比增長 9.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735億元,同比增長 24.5%;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 60億元,同比增長 6%。全面實現“五個著力、兩個明確”的主體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著力轉變方式,實現工業經濟平衡發展。始終把工業作為四平發展的脊梁,采取項目建設、招商引進、股權出讓、技術改造、資金注入、市場營銷等方式, 做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實施項目分類管理,堅持要素優化配置,促進謀劃、評估、選商、開工等環節銜接,突出“五個重大”,實行市級領導包保,大力開展“項目落實年”、“項目建設百日會戰”、“項目服務周”活動。全市新建續建億元以上項目 260個, 10億元以上項目 23個。總投資 31億元的雙遼迎新玻璃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為打造百億玻璃產業園區奠定堅實基礎。公主嶺一汽四環工業園、梨樹新希望集團農畜科技產業園、伊通石油擴能提產、煙廠 30萬大箱易地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快速推進。 實行重大項目專家論證評估,謀劃儲備一大批億元以上項目,達到可研程度 86個,項目庫發揮重要作用。著力推進金融創新,通過建立產業引導基金、設立 “中小企業助保金池” 、推出注冊商標權質押貸款等,積極破解項目建設資金瓶頸。精心組織“商會協會對接年”和“專業小分隊招商年”活動,重點圍繞專用車、換熱器、食品等 5個特色產業鏈,實行定向性、專業化招商和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先后赴京冀粵港滬等地開展經貿合作交流洽談,大連萬達、河北迎新、浙江中天等多家戰略投資者進駐我市。預計全年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 630億元,同比增長 25.7%。重點推進企業嫁接改造, 中建材控股紅嘴水泥,企業規模效益大幅提升; 英力建機與柳工集團嫁接,產品市場份額明顯擴大; 中航奮進項目資金及技術管理團隊均已到位,研發能力得以保障,銷售額同比大增; 一汽專用車與天津中科合作項目正式投產,新產品供不應求,訂單成倍增長;中電建線路器材廠易地改造項目已經啟動。吉林東北亞通用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落戶四平經濟開發區,全省首架通用飛機參展東博會,并簽訂 30架飛機銷售意向性協議。鐵東 奇瑞工業園 、中糧生化 10萬噸果葡糖漿等項目的實施,推動了支柱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我市列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國家級先進裝備制造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國家熱交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評審,換熱器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獲省政府批準。加快發展開發區、工業集中區, 推進 土地集約、產業集聚、技術集成。雙遼經開區、四平循環示范區通過省級開發區審核 。 全市共 實施技改項目 240項,完成技改投資 246.7億元。工業投產新產品達 163種,其中 5種通過省級鑒定,產值 221億元,增長 30.2%,新產品產值率達 13.3%。依托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爭取科技專項資金 4650萬元。縱深推進產學研合作,積極開展“院士專家四平行”,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和吉春制藥鹿產業開發兩個院士工作站相繼掛牌。市直創新、項目、人才、金融、商務等五個中心啟動運行。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圓滿完成。
——著力示范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始終突出品牌農業、效益農業建設,發展特色規模農業、綠色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成功抵御春季低溫、多濕等不利氣候影響,有效防控二代粘蟲,積極推進“高光效”、測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務等新型實用技術,新建糧食高產示范區 100個,糧食總產達到 17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連豐”。 新建擴建 20個棚室蔬菜園區, 15個園區被評為國家級、省級標準園。開工建設牧業小區 317個,牧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15家企業獲得全省“休閑旅游農業企業星級”稱號。“公主嶺玉米”地理標志成功注冊,實現了我市地理標志商標零的突破。巨潤生物等 7戶企業晉升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推“公司 +合作組織 +農戶”緊密型利益聯結模式。全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 7634個 ,家庭農場 2015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農戶承包地總面積的 25.6%。農民土地經營權收益保證貸款擴面提效,農民貸款難問題有效破解。梨樹縣與中國農大聯合創辦的產學研基地已經成為“專家農業”模式。
——著力創新服務,三經工作卓有成效。始終堅持探索模式創新、組織引導推進,從總部經濟、三經協調、民營經濟大發展,到今年提出商域港建設,探索經濟發展的藍海。多措并舉推動總部經濟發展,實行市級領導包保,四個班子領導帶領 103個部門 以小分隊形式 走出去, 與 104個行業協會商會對接洽談 ,與深圳百泰珠寶等 980個國內名牌產品企業取得聯系并形成合作意向,與香港豪德、廣州云浮簽訂建立總部基地合作協議。深圳海王藥業、廣東東鵬陶瓷東北總部落戶四平。市人大、市政協機關傾力投入,效果頗豐。預計全市落戶總部企業 507戶,實現稅收 8.8億元 ,實現銷售收入 240億元以上,營銷范圍涉及東三省近三分之二區域。遼河區共引進宇通重工、中鐵九局等 121戶總部企業,實現總部稅收 9000萬元,完成任務指標的 129%。提出以“ 4+2+8+5+ 4 ” 總部經濟服務體系為主體內容的商域港模式,“東北批 發在線”電子商務平臺業已搭建,探索新興服務業發展。大連萬達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 與中行吉林省分行簽訂金融戰略合作協議 ,鐵西 九州第五郡商業街區、 維美戴斯酒店等高端業態項目 提升了四平服務業檔次 ,專用車、換熱器對俄、哈銷售平臺加快推進。把民營經濟作為搶占新一輪競爭發展的突破口,開展“六查六比六做” 和“萬名干部服務萬企”活動 ,出臺突出發展民營經濟意見,注入 5000萬元建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民營企業嫁接重組、技術改造、品牌建設等創新發展。全市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業戶分別發展到 1.2萬戶、 14.7萬戶,比去年底增加 1996戶、 1.7萬戶。預計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 15%,實現稅金增長 6%。
——著力梳理改造,城鄉環境明顯改觀。始終堅持“山水林路網”的梳理與提升,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做強核心城區,建設特色城鎮,打造美麗鄉村。著手編制“四梨同城化”規劃,編制實施“兩河四岸五湖”等城鄉建設規劃。著眼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和承載力,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維修主次街路, 改造供熱和燃氣管網 120公里 ,天然氣儲氣量增加 14倍,新增供熱能力 200萬平方米。 建設東南生態新城 精品工程 ,紫氣大路、旭日立交橋竣工通車、四平綜合客運樞紐站投入試運營。西南文化宜居新區基礎設施多線施工,縣(市)新城建設扎實推進。全市完成造林綠化 26.1萬畝, 首創綠化基金, 市區建成區綠化 覆蓋率提高到 35%。市區 大樹進城 41.8萬株 ,三年累計完成 70.1萬 株、社會義務投入 3900萬元、財政及專項投入 1000萬元,成活率達到 90%以上,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和區域河流綜合治理,全年空氣質量良好天數不低于 345天,四平、梨樹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我市列入國家“智慧城市示范市”試點。四梨大街建成通車,長平、長雙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軍民合用機場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探索推進“雙向城市化、宅基地換房、商貿市場拉動、中心社區承載、城中村改造”五種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范家屯鎮平洋村整體搬遷、入住農村新型社區模式受到高度肯定。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245 個村被命名為國家級“美麗鄉村”、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治理示范村, 126 個村被命名為“吉林省最有魅力休閑鄉村” 和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
——著力辦好實事,人民生活改善提高。始終堅持推進商、居、食、行、樂、教育、 醫療、增收、養老、和諧等 10個方面民生重點工作,年初確定的 5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編制完成市區《商業網點規劃》,確定高中低合理布局,建立 4家平價副食品商店。進一步規范教育、醫療、小區物業等收費秩序。穩步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改造棚戶區 50萬平方米、 7150套,新建廉租住房 6. 3 萬平方米 、1530套,完成“暖房子”工程改造 11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 1.2萬戶,完成城區 D級危房改造 1943戶,完成國有墾區和農村危房改造 2742戶。市區新建改造垃圾中轉站 10座、增設移動廁所 100座。創新物業棄管小區管理模式,改造舊小區 210萬平方米,成立警務室 147個、業主委員會 341個。市食品安全舉報中心投入使用, 41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站(室)全面啟動, 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及 “放心藥店”評選活動, 食品藥品抽驗合格率持續提高,“民生計量”工程惠及千家萬戶。 解決農村 10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打造 8條精品線路,更新公交車 109輛,新增運營里程 21公里 ,在全省 “公交便民 ”考核驗收中名列前茅,得到業界表揚肯定。采取分類治理措施,啟動對非法營運三輪車專項整治。成功舉辦第 12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全國公路自行車公開賽、赴臺灣火花展、第七屆社區體育大賽、第四屆元宵節燈會和焰火晚會等活動, “全國武術之鄉”通過檢查驗收。為鄉村、社區、幼兒園、養老院投入健身器材 1703件。送戲下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文藝演出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新增 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成市區 20所標準化幼兒園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名校建設實踐探索,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積極推進,“四師一滿意”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深化。多方籌措資金,繼續推進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大行動,完成 324萬人健康體檢,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 76%,開創全國地市級城市免費體檢先河,為四平人民謀取了健康之舉。穩步推進生育關懷、幸福家庭創建、流動人口服務均等化等活動,計生家庭幸福指數普遍提高。深入推進“工資倍增計劃”,連續 4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連續 9年增加退休職工養老金,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11%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萬元。積極做好創業就業工作,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 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7%。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和覆蓋率全面完成省下達任務指標。籌措資金 1.47億元,一次性解決國企改制社保并軌試點失業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建設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 84個。 76個社區全部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 10個社區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示范中心,各類養老機構發展到 49家。累計向 3.23萬名殘疾人開展了各類康復服務。開展殯葬行業專項整治,減輕群眾喪葬負擔,樹立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新風尚。
——明確重點責任,社會局面和諧穩定。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面對今年全省安全生產的沉痛教訓,堅持安全發展不動搖,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大規模強化源頭治理,依法嚴管。在全市范圍開展“網絡化、無縫隙”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創建工作,做到堅持標準、突出重點、全域覆蓋、明確連鎖目標責任、落實技術信息措施、實施依法綜合治理,探索建立預警監控平臺、責任落實、安全保障、專家排查、協調配合、群眾舉報、責任追究等長效運行管理機制,著力消除交通運輸、易燃易爆、消防以及人群聚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全市共成立督查檢查組 289個,督查檢查 2188次,排查一般隱患 43953項、整改 37089項;排查重大隱患 18項,整改 17項,還有 1項正在整改中。到目前,全市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總體形勢良好穩定。穩步推進“法治四平”建設,依法治市工作機制得到完善。深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 331”工程,推進“安居樂業美好家園”十星級社區、村創建活動,榮獲“全國社會管理創新十佳案例獎”,被授予國家級示范基地。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編織人民調解防護網,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種矛盾發生。落實信訪包案和責任追究制度,一批信訪積案得到解決,個體訪結案率 90%以上,集體訪結案率 80%以上,交辦案件按期結案率 100%,切實解決群眾信訪訴求難題,信訪形勢好于往年。深入開展平安四平建設,保持嚴打勢頭不減,重點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和多發性侵財犯罪,全面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六張網”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提升。
——明確職責公開,政府服務提質提效。始終堅持“四型”政府建設,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堅持定期向市委、人大、政協報告通報制度,自覺接受市委領導和人大、政協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 97件、政協委員提案 224件,辦復率達 100%。結合政府換屆,對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做出整體安排部署,提高政府執行能力。制定并認真執行新一屆市政府工作規則,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嚴格按法定程序辦事。年初成立 6個重點任務推進組,主管市長、主管秘書長對重點任務進行分解,并制成揭示牌送交主管部門落實,共專題調度、調研督查、現場辦公 127次,解決各類問題 159個。依法行政工作深入推進,首次大規模開展市區機關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專題培訓,行政執法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深入清理行政審批項目,承接省下放項目 50項, 減少 38項,占原項目的 14.4%。 市政務中心 審批效率全面提升,即辦件率達到 88.9%,累計辦理并聯審批 86件、直通車項目 125件 。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具體規定, 切實克服和解決“五風一頑癥”, 大力弘揚八種作風, 壓縮行政支出,對違規人員嚴肅處理。 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權力運行監控體系, 落實一把手監督 “5+ 1” 制度, 加大違法違紀案件查辦力度。啟動“問政于民、職責公開”工作,利用“兩臺三報”、政府網站、四平貼吧等 10個平臺,試行局長“訪談”、副局長“話說”重點工作、科(處)長“答復”群眾訴求、一般干部履職評價等方式,暢通與群眾聯系溝通渠道,及時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民族宗教、檔案、地震、老齡、地方志、外事僑務、知識產權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回顧取得的可喜成績,主要得益于市委的堅強領導,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得益于政府系統圍繞“五個著力、兩個明確”付出的不懈努力,得益于企業家、個體工商業者挖掘經營潛能、做大做強企業的創新發展,得益于全市各個方面的智慧汗水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四平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勞動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幫助四平建設的駐平部隊、武警官兵及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要有清醒的認識。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個別指標幾經努力沒能達到年初預計目標,其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處于換檔期。同時,發展后勁仍然不足,內生增長動力不強;民生投入還不夠,一些群眾的利益訴求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發展環境需提高,征地拆遷、勞資關系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還一定程度存在;部分干部改革創新能力不強、破解難題辦法不多、抓落實力度不大等等。對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