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1年《低碳經濟報告》指出——
發達國家以“碳關稅”倒逼中國為碳減排支付成本
中國要被征收的碳稅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四大能源密集出口部門每年最多需支付76.75億美元
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23日訊? 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院亞洲核心項目、美國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發展項目22日聯合在北京舉行了《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發布會。該報告是中國第一本以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系列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作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中國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哥本哈根會議以來,美、法、英、日等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這對于世界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來說影響極大,如果實施的話,中國將要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巨大的成本。
報告指出,從操作層面來看,中國出口產品是否會被征收碳關稅,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先決條件:中國是否有大量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到征收碳稅或能源消費稅的國家;中國是否對這些產品提供了政府補貼從而使其具有相對國外產品而言的能源成本優勢;中國是否有可能采用但沒有采用相應的限制政策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本世紀以來,鋼鐵、水泥等能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總量大幅度增加,2008年中國的鋼鐵出口已占世界總量的12.1%。中國高耗能產品出口大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本世紀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而國內由于價格管制和能源補貼的存在,使能源成本相比國外保持明顯優勢,從而助推了高耗能產品的大量出口。國際比較表明中國在這些高耗能產業的能源效率要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一方面說明如果按照實際消耗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計算,中國出口的產品每單位所要被征收的碳稅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就碳稅成本而言,中國的產品不僅不存在比較優勢,還存在比較劣勢。
報告指出,如果按照美國方案,中國四大能源密集型出口部門每年最多需要支付22.53億美元,如果按照歐洲方案,最多需要支付76.75億美元(丹麥方案)。不同部門碳稅額度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差異較大,非金屬礦物制造業、有色金屬行業所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在高碳稅情景下,碳稅最高可達出口總額的32.8%(非金屬制品業,如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總的碳稅成本可達總的主營業務成本的13.4%。這對中國出口企業而言確實較難承受。在中等碳稅情景下,碳稅總額最高可達出口總額的10%,而在低碳稅情景下,碳稅總額占出口總額的3%~7%。我國有色金屬2007年的毛利率為12.1%,所以即使是中等碳稅情景,利潤率被壓縮的比例仍然很高,只有在低碳稅情景下才基本可以接受,如果是高碳稅情景,那么出口企業根本無利可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