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特點
(一)產業規模擴大。
與2004年相比,2008年法人單位數增加14.3萬個,增長近45%;資產總計增加9170億元,增長50%;從業人員增加186萬人,增長18.6%。從實現的增加值角度看,文化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與2004年相比,2008年文化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增長121.8%;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提高了近0.3個百分點。2004-2008年間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為22%,其中法人單位的增長速度為23.3%,高于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18.4%)近5個百分點。
(二)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2008年我國法人單位主營業務收入為26802億元,比2004年增加10577億元,增長65%。文化服務企業法人單位的營業利潤為981億元,比2004年增長5倍多;規模以上文化產品生產企業的利潤總額為592億元,比2004年增長110%;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的利潤總額為113億元,比2004年增長40%。
(三)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成效。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營性單位數量明顯增加,新興文化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大量骨干文化服務企業涌現。
截止到2008年年底,共有經營性單位38萬個,占全部法人單位的82.6%。與2004年相比,經營性單位數量增加13萬個,增長52%,所占比重提高近4個百分點;經營性單位從業人員數增長14%,資產增長55%,主營收入增長65%,增加值增長132%。
屬于文化產業“外圍層”的娛樂文化服務、旅游文化服務、廣告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及網吧等新興文化服務行業發展迅猛。與2004年相比,2008年我國文化產業“外圍層”法人單位數增長89%,從業人員數增長61%,資產增長103%,主營收入增長150%,增加值增長248%。
2008年,在文化服務企業中,資產和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分別有1582家和977家,分別比2004年增加587家和512家。近年來涌現出的骨干文化服務企業多為廣告、傳媒、電視網絡公司、出版和報業集團、影視制作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和集團化經營單位。
(四)非公資本比重上升。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產業格局進一步得以鞏固。在經營性單位中,2008年實收資本83238億元,其中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之比為47.5:52.5,與2004年的51:49相比,非公有資本所占比重有所上升。鼓勵和引導非公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政策效果明顯。在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文化領域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調動了全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
(五)私營單位發展較快。
2008年私營單位(包括私營獨資、私營合伙、私營有限責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已達到29.9萬家,占全部內資單位數的三分之二;從業人員數達400萬人,超過全部內資單位從業人員的半數;在內資單位中,私營單位擁有37.7%的資產,創造了42%的增加值,實現近半數營業收入。與2004年相比,私營單位數量增加13萬家,增長78%;從業人員增加140萬人,增長54%;資產增加4569億元,增長140%;主營業務收入增加5442億元,增長144%。
四、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單位人員規模偏小。2008年末,平均每個法人單位有從業人員22人,平均每個非法人單位有從業人員11人。與2004年相比均有所減少。二是經營性單位的虧損面過大。經營性單位的平均虧損面達到1/5,其中限額以下文化產品批發零售企業的虧損面為28.6%。三是自有資金偏緊。與2004年相比,經營性單位的資產負債率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反映出經營性單位的自有資金仍然偏緊。經營性單位的資產負債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為54%(比2004年降低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平均為60%(比2004年降低8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