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生態建設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推動。多年來,中國政府在體制機制、法制建設、資金投入、科技支撐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加強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堅持深化改革
中國政府根據森林資源權屬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分別進行了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改革,有效促進了林業生產力的發展。中國有1.67億公頃集體林地,占全國林業用地的60%,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2003年以來,福建、江西等省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開展了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創新了集體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被譽為中國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又一次深刻變革。目前,這項改革正在中國全面推開。到2007年,已有4406.6萬公頃集體林完成了明晰產權任務,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27.5%。同時,中國政府還積極開展國有林區和森工企業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改革,不斷理順體制機制,保障生態建設順利推進。
(二)加強法制建設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林業法制建設,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經走上了依法治林的軌道。
——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主要法律有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行政法規有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退耕還林條例等13部;地方性相關法規和規章達300多件。
——建立健全了執法體系。建立了林政管理、森林公安、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植物檢疫等方面的執法機構和隊伍。全國共設有森林公安機構7000多個,公安干警6萬多名,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3000多個,林業植物檢疫員2萬多人,還建有3萬多個鄉鎮林業工作站、4300多個木材檢查站、850多個檢疫檢查站等行政執法機構,共有執法人員約20萬人。“十五”期間,共查處林業行政和刑事案件215.62萬起,收繳木材304.68萬立方米、野生動物886.25萬只(頭),有效保護了生態建設成果。
(三)投資與政策
投資拉動與政策推動,是中國政府開展生態建設的主要措施。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大幅度增加了生態建設投入。“十五”期間,國家共安排林業投資2120億元,是新中國成立后前50年總和的1.5倍。
在投資政策方面,國家將國債資金重點用于生態建設;2001年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目前已有4453萬公頃重點公益林被納入中央補償范圍,累計安排補償基金133億元。
(四)科研與推廣
在生態建設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國家、省、地、縣四級林業科學技術研發體系、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體系、技術標準與質量監督體系、林業科技管理體系。目前,全國有地級以上林業科研機構241個,科技人員約1萬人;縣級以上林業技術推廣站(中心)2500多個,從業人員近5萬人。“十五”以來,完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制定了《林業科學和技術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取得了1000多項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的重要科研成果,推廣了800多項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實施了重大科技產業化示范項目,發布了324項林業國家標準和707項行業標準,建立了可用于林業生態效益監測的森林、荒漠、濕地定位觀測研究網絡,推進了森林認證。林業科技貢獻率已由1996年的27.3%提高到2006年的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