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城市女教師比例高達80%
男孩的問題不僅出在學校,家庭教育的責任同樣重大。
陽陽已經上初中了,第一眼看到他的人一定會有些困惑,陽陽雖然留著寸頭,但是異常秀氣的面龐和文靜的舉止,讓他看起來更像個女孩子。
陽陽剛出生的時候,爸爸不在北京工作,陽陽跟著媽媽和外婆一起生活,后來爸爸回到北京了,又由于跟媽媽鬧矛盾長期不住在家里。
一個全“陰柔”的環境讓陽陽的女性氣質越來越明顯。在越來越異樣的目光的包圍下,陽陽已經不敢跟同性接觸了。
面對“特殊”的兒子,陽陽的父母終于站到了一起,但是,很多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
“一個人性別形成的主要機制是模仿”,李文道說。男孩子要從榜樣身上學習寬廣和包容,學會堅強和果斷,感受男子漢的氣質,學習成為一個男人。因此,在男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缺少正確的男性榜樣,將會給男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性的打擊。
父親是男孩子一生中第一個榜樣,也是最重要的榜樣,但現在,不少年輕的父親由于過大的生存壓力,或者由于自己心智的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承擔父親的職責。
父教缺失的現象在當今的中國城市中還是很普遍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8年開展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顯示,當遇到煩惱時,日韓美三國高中生把父母均列為前五位的傾訴對象,而中國的高中生只把母親排在第三位,而把父親排位5名之外,名列“網友”之后。
父教缺失了,學校也無法彌補這樣的缺失。《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顯示,我國女教師比例遠高于男教師,尤其是城市女教師的比例高達79%。
男性榜樣的缺失使得不少男孩子終身“缺鈣”:少了陽剛氣,多了“娘娘腔”。
因“性”施教,適當按男女分班
男孩面臨的問題并不是無解的,因為男孩的這些特點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是男孩子獨特的“資產”,是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把男孩的“資產”當成了“負債”。
針對這種問題,孫云曉提出“因性施教”的觀點。學校教育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更大限度地發揮男孩和女孩不同的優勢。
孫云曉提出可以在現在男女同校的制度下,適當的進行男女分班,至少可以在某些課程上按照性別進行分班。這樣可以照顧到男生女生不同的性別特點,更好地因材施教。
另外,孫云曉提出小學階段在選拔班干部時,能否給出一個男女生恰當的比例,這樣可以避免男孩子在小學中總是處下風的局面。
其實,男孩女孩都是大自然的產物,他們有各自性別的優勢,也有各自性別的劣勢。正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我們的生存環境才會豐富多彩。我們要做的是為男孩和女孩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
現在的問題是,以升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正在壓抑孩子的個性,受害者不僅有男孩也有女孩,只是女孩的性別特點使她們更能適應這樣的環境。因此,男孩所遇到的危機其實是一場教育的危機。
正像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拯救男孩》的序言中寫道的:“需要拯救的不僅僅是男孩,更需要拯救的,是我們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