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嬰兒潮已經來臨:據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預測,上海今年將有13.7萬新生兒。近幾年,上海出生人數均超過了10萬/年。而上海官方的預計是,未來5-10年間,上海常住人口還將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出生人口增加,到底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眼下的生育高峰已經使得滬上婦產科醫院超負荷運轉,將來是否會相繼出現孩子入托、入學和就業難的問題?反過來看,出生率增長是否會對上海這個最早進入老年型人口社會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中國內地城市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客觀上“到生育期了”
“上海生育高峰的到來,主要原因還是受上海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及人口再生產慣性的影響。上世紀5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結婚生育造成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育高峰,這期間出生的孩子就形成了目前的嬰兒潮,二三十年后,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又將形成一個生育小高峰。‘金豬寶寶’的說法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今年人口出生的密集程度和出生數,但它不能解釋、也不可能影響未來幾年的持續出生高峰現象?!睆偷┐髮W人口研究所所長王桂新教授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周海旺也持相同觀點,他告訴記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上海分別經歷了兩次生育高峰,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獨生子女正在進入婚育期,一般婚后一兩年會考慮要孩子。因此,出生人口增加的趨勢還將持續幾年。上海市民政局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開始,上海每年的結婚對數超過了10萬,而這之前的十余年,均為八九萬對/年。
上海目前的嬰兒潮可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育高峰的必然結果。因為根據人口再生產慣性,大約每隔二三十年生育高峰就會出現一次,這主要與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齡有關。24-29歲為適宜生育年齡段,這期間生孩子有利于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所以上海人口再生產過程中生育高峰的間隔一般也約為二三十年。另外,王桂新也指出,生育水平總體呈波浪下降趨勢,即生育高峰一般將一波小于一波。也就是說,上海日前的生育高峰是1949年以來的第三次生育高峰,是一次“小高峰”。查閱上海統計年鑒可知,從1978年至1990年,每年上海戶籍人口出生數都在十幾萬以上,1987年達到最高值:19.03萬。
周海旺則表示,最近幾年出現的嬰兒潮和過去相比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即來滬流動人口在上海的生育比例中增加很快,去年13萬新生兒中大約有3萬是他們的子女。
有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
看人口不能光看數量,更要看結構。上海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總體上已呈現出少年人口減少,成年以上人口增多的上寬下窄的倒金字塔形。
1979年,上海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07%,標志著上海進入人口老齡化城市。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為266.37萬名,預計到2010年將增至312萬人。2010年至2020年之間,上海人口老化將進入高峰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以下簡稱“五普”),上海勞動力結構日趨老化:雖然外來人口補充了勞動力,但45-49歲的中年人口比重從1990的18.8%上升至26.3%,25-39歲最佳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了11.3 %。這與當前上海經濟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而在平均期望壽命增加、老齡化程度加深的同時,上海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卻連續多年負增長。上海是全國人口自然變動呈負增長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之一。一旦人口增長照此“負”下去,過重陽節的人將遠超過“六一”兒童節的人。
“現在的情況是,65歲以上的老人比14歲以下的兒童人口規模大得多,我覺得(人口出生增長)還是有好處的,主要是能改變人口年齡結構,進而增加勞動力總量,降低人均養老的負擔,有利于保持社會的活力。”王桂新表示。
未必會產生嚴重影響
盡管學術界已不無警惕地看到了生育高峰帶來的種種問題,比如上世紀90年代由于學齡前兒童和小學適齡人口大幅減少(據“五普”統計,分別比1990年減少17.6萬和10.07萬),上海托兒所、幼兒園曾一度過剩,現在可能又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另外,不少學校前幾年推行的小班化教學(一個班二十幾名學生)也有可能要擴至四十幾名才能滿足需求。不過人口專家仍然保持謹慎的樂觀。
“現在出生的這一代,二十幾年后面臨的就業壓力應該沒有現在這么大。近幾年畢業生工作不好找,是第二輪生育高峰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仍處于就業期,等到他們大量退休后,社會勞動力總量就會下降,不大可能出現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周海旺表示。
現在適齡婚育的年輕夫婦絕大多數是第一代獨生子女,經濟條件不錯,一部分產業因而亦會受惠于嬰兒潮。最明顯的是孕嬰用品市場,有專家認為其客戶群龐大穩定因而前景看好。據估計,每年中國內地這一市場將有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