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測算廣州最大人口容量為1500萬
目前已近1200萬是環境容量合適水平 春節的寧靜,讓老廣突發感慨。1500萬的人口承載極限一直在所有廣州人頭頂上懸著,于是,一個話題再次被提起:不設防的廣州是否到該“設防”的時候了?
人口已逼近臨界點在車迷網發帖的莫戴維,和記者對話時反復提到一個數字:1500萬。就在2月8日,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在廣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表示,根據專家測算,在廣州7434平方公里空間內,最大人口容量為1500萬人,目前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已接近1200萬。早在2002年,當時的市長林樹森就已強調過這個廣州的最大人口容量數字。顯然,羊城不少普通百姓對“1500萬”上了心。連朱小丹也明確:如果人口規模過大,社會再生產能力將下降。去年9月23日,在廣州市總體規劃咨詢與交通發展綱要(草案)專題評議會上,工程院院士鄒德慈提出,從廣州的生態、能源、水資源、土地等方面綜合考慮,“環境容量1200萬人是比較合適的”。照鄒德慈院士的觀點,目前的廣州已逼近“臨界點”,難怪有老廣憂心,等廣州滿負荷地塞進1500萬人時,廣州會面臨什么?
廣州并不是要排外昨天關于“網上熱議寧靜廣州”的報道出街后,爭議開始更大范圍鋪開。不少人著眼于“廣州要拒絕外地人了”爭論不休,更多的人理性待之:廣州不是要排外,沒有人可以抹殺外鄉人對廣州發展的巨大貢獻,而是基于人口容量日益嚴峻的客觀事實,有識之士開始為廣州的未來思考。一位網友說得好:這關系到每一個在廣州工作生活的人,無論他是老廣還是“新客家”。在2002年,迫于人口容量的壓力,一直對本科畢業生不設防的廣州,曾悄悄提高了一點門檻。當時廣州市人事局下發的《關于做好2002年廣州市接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工作的通知》中,有一系列新規:非廣州生源師范畢業生屬飽和專業的,原則上不接收;嚴格控制非廣州生源專科畢業生入穗就業等。去年年底,廣州市建委及城管部門在一份對市政協委員提案的答復中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個別行業上研究抬高進入廣州生活人員的門檻。當時由此就已引發了很大爭議。
外地模式可否借鑒據了解,早在2005年,北京就有政協委員提出北京居住人口已超過各種資源的人口承載極限,嚴重制約了北京的發展,建議對進京人口實行準入制度,規范人口流動。而上海則在用工工種上對外來人員作出明確限制。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勞動力供需狀況,不定時公布禁止使用外來人員的工種(崗位)。本月13日,在深圳市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務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官方統計深圳有登記的流動人口已超1100萬人。加上常住人口,深圳已逼近專家測算的城市人口最大容量。早在三年前,深圳市社科院專家就明確提出,正是人口的急劇膨脹使深圳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推后了5年。為了控制人口,深圳設立了一系列“關卡”:在戶籍遷入上鼓勵技術技能入戶、投資納稅入戶,“嚴控”政策性入戶等渠道;暫住人口子女入學,其父母須加入深圳“社保”體系等。但也有專家認為,上海和深圳的模式并不一定適合廣州,廣州應保有不設防的特色而著眼于加強城市的管理水平。人口滿負荷的“利劍”高懸,廣州到底何去何從呢?到了城市管理者非好好考量不可的時候了。(記者林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