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政協委員接受集體采訪: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
本報訊 “這張圖片是春秋時期的杭州和目前保護的狀況……”在昨天下午全國政協關于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集中采訪會上,四位政協委員指著幻燈片給記者們講起了“運河往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今年,國家用于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項資金投入有望達到12.5億元。
■遺產保護投入四年翻五番
“國家這些年在文化遺產投入方面應該說每年上一個臺階,四年前國家給我們文物局的專項經費大約是2.5億元,今年可望達到12.5億元。”單霽翔委員說。不過,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當家人”,單委員覺得這筆錢還是少了些:“現在運河沿線已經公布和調查注冊了的文物保護單位就有654處,其中109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9座城市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對遺產保護的投入雖然增長很快,但對于這樣大規模的文物修繕保護工作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去年運河沿線城市80億元用于遺產保護
單委員說,為了給遺產保護籌集足夠的資金,國家文物局這些年也在轉換思路,“希望能在大運河保護這件事上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目前,這一做法已初見成效,據統計,去年大運河沿線城市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80億元,特別是南方地區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增加得更快。“所以我們想,隨著全民‘保護大運河’意識的提高,隨著各級政府對這個問題重視程度的加強,大運河保護獲得的資金支持會逐年加大的。”單委員說。
■運河兩岸現代工業遺產將受保護
單委員說,這些年我們對文化遺產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從前“見怪不怪”的鄉土建筑、工業遺產等逐步進入了文物工作者的視線,“舉個例子,比如建國以后建的江都抽水站,每秒鐘400多立方米的水量,是亞洲第一,我想這樣的工業建筑,如果保護得當的話,無疑也應該算作文化遺產。”他表示,大運河兩岸還有很多這樣有價值的工業遺產,“我們的運河保護,不但要包括古代的遺跡、近代的遺存,也包括現代的文物,包括現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如果對運河有貢獻,能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的話,我想也是今后的文化遺產。”
相關鏈接
運河檔案
大運河已有2500年歷史,元代后逐漸形成今天我們說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相當于巴拿馬運河的22倍,蘇伊士運河的10倍。
大運河流經我國的6個省、2個直轄市,貫通了東西方向的五大水系,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和防洪灌溉工程。今天,濟寧以南的段落仍在通航,但濟寧以北的段落已經斷流。
大運河一年的運量相當于京滬鐵路的3倍,沿途18個城市的經濟總量相當于全國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
2006年5月,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月,全國政協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從北京出發。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將大運河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0年前,西班牙800米長的塞格維亞高架引水渠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記者趙耕)
中國文化遺產標志永久紀念雕塑在成都落成
故宮美景
中國的文化遺產: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