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好,謝謝孫巖。剛才我們從孫巖的報道里面知道,這件事情對于李明博政府的沖擊也是很大的。
其實今天我看到了一個評論,說本來李明博政府正在進行與金融危機的抗爭,他遇到了對于盧武鉉前總統的這種經濟上的調查,他把它看作是一種大海中的浮木,但是沒想到這件事卻引火燒身,你怎么看?
白巖松:
其實歷史當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當出現了某種危險的跡象的時候,最怕的是導火索,一旦有一個導火索,社會的公眾情緒已經成為一種暗流,突然被點燃,成為一種明顯的壓力。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恐怕對于韓國來說,不僅沒有結束,甚至非常危險的可能是一個開始。
首先有一個數字是蠻有趣的,在盧武鉉當政的后幾年的時候,支持率從來沒有超過40%,已經到了一個大家恨不得盼著他趕緊走的地步。李明博當選的時候,那是萬眾歡騰,覺得韓國迎來了一次改革的良機。為什么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過后,突然就出現了這么大的反差,大家開始懷念起故人,恰恰盧武鉉的自殺身亡給了大家一種擠兌現人、新人,也就是曾經在一年多之前,他們通過選舉,寄予了巨大期待的人,所以這就是一種情緒的轉換,而盧武鉉的自殺就成為了這種情緒的導火索。
舉一個例子,李明博不說別的,大家對他期待那么高,反而人們認為任何一個在選舉中期待特別高的總統,在他任職期間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期待過高,就會導致落差,更何況像李明博這么大的落差。他在競選的時候,當時因為我在做360,我記得那幾天我一直在做,提出了一個747的計劃,多吸引人啊,對韓國人來說,經濟增長率,GDP7%,十年后成為世界第七大國,五年后,人均國民收入4萬美金,簡稱747,747就是起飛,韓國起飛的意思?,F在的確是747,但是好多都是負的,像通貨膨脹率,像經濟增長率,失業率等等加起來變成負數,另類的747,你說老百姓能不借盧武鉉這個導火索一下子轉移自己憤怒的情緒嗎?
主持人:
而且你看,從去年李明博剛剛上臺的時候,一次小小的牛肉事件會演發成全國的抗議示威。
今天剛才我注意到一個數字,在盧武鉉前總統去世之后,吊唁的人有30萬,對于韓國這樣一個并不算大的國家來說,30萬人去吊唁,這不應該是一個小的數字。
白巖松:
這就是一個導火索,其實就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盧武鉉的死,人們對他的悼念已經超出了一個對個體悼念的情感因素,它還具有另外的一些情感因素,比如說現任的總理和國會的議長去峰下村要去靈堂的時候,被憤怒的人,反對者給拒絕了。然后李明博第一次送的花圈被毀掉了,后來靈堂建起來之后,他又送了新的花圈。然后警察跟聚集的人、悼念的人發生沖突等等,這一系列的因素都決定這件事情其實背后并不僅僅是對一個個人悼念,這里頭還蘊藏著一種非常大的情緒。所以接下來的走勢還很難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