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9日公布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至今,已過去180多天,在“快、重、準、實”的原則下,各項投資被迅速推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一攬子計劃已初見成效,所取得的積極效應令世界矚目。
但在具體項目的實施方面,經濟刺激計劃的資金落實似乎并不完美。
5月18日,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關于中央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審計情況》(下稱《審計情況》)披露,審計在監(jiān)督檢查中央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中,查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有些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有48%。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2009年第4號審計結果公告披露,10省區(qū)違規(guī)資金達26億多。
48%、26億——在樂觀的大氣氛中,這兩個數(shù)字顯得頗為刺眼。
地方投資配套困難?
在4萬億元投資中,中央政府新增的1.18萬億元分兩年進行投資,今年預算投資5000億。據(jù)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中央1.18萬億投資已分三期陸續(xù)下達。首期1800億是在去年年底下?lián)芨鱾€地方(1000億中央投資資金加上800億災區(qū)重建資金),第二期1300億資金已在今年第一季度撥付,第三期700億正在下達。
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及落實情況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5月18日,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審計情況》,是從國家層面第一次向全社會公布4萬億元刺激方案資金的落實情況。
《審計情況》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2008年底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計劃和預算已全部下達,2009年初新增1300億元中央投資計劃和預算基本下達。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3月底,審計抽查的1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央投資資金平均到位率為94%,其中有些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
國家發(fā)改委投資所原所長張漢亞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中央政府投資到位率沒達到100%的原因是財政撥款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造成的。比如有些項目還沒有完全通過論證。“中央投資歷來也不是100%能夠到位。這次中央新增1.18萬億,投資量比較大,相應地,存在的問題就比較多。”
按以往經驗,94%的中央投資到位率并不低。但是審計署公布的“有的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卻出乎大家的預料。
“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48%,已經很不錯了。不僅是這次,多年以來,地方政府都喜歡要項目時搭上配套資金,往往最后造成發(fā)不起施工工人工資,而欠資的原因都是地方財政資金到不了位。”張漢亞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中央資金帶動地方財政不高,是在預料之中的。地方財政的建設資金本來就不是很充足,所以中央才允許每個地方發(fā)一些地方債,來彌補地方財政資金的缺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發(fā)改委專家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而地方債的發(fā)行也遭遇了尷尬。5月7日,總額40億元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債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截至當日收盤,該債券全天沒有成交。同期上市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債券和陜西省政府債券,亦遭零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