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播報:四川汶川8級地震 I級應急響應 [親歷/目擊/感人故事] [捐助熱線]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傷亡匯總(實時更新) 何時能預測地震
[如何收養地震孤兒] [怎樣獲得保險救濟] [不可抗力致民事違約怎么辦?]
截至22日10時四川汶川8級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難
汶川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呈4特點 34個堰塞湖險情很嚴重(實錄)
地震導致央企損失逾300億元 李榮融介紹央企抗震救災情況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介紹地震災區群眾生活安排情況(實錄)
直播:抗震救災通信保障/設備工具保障情況和救災保電情況
軍隊救援人員無一例死亡 解放軍、武警部隊抗震救災情況實錄 [“救災語錄”]
成都首批災區住院傷員尋親(名單) 溫家寶總理的72小時:我只要10萬群眾脫險
專家解讀四川地形變化 會否發生洪災 堰塞湖會否潰決
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剛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但面對災難,四川人頑強的精神感動了世界。“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沒有擋住四川的發展步伐,同樣,一個8.0級的地震也不會震垮頑強樂觀的四川人。“撼山易,撼四川人民難!”國外的媒體這樣評價四川。“頑強、熱情、勤勞、友善”也成了這些天世界人民議論四川人時用得最多的詞匯。此時此刻,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在為四川默默的祈禱,在向頑強的四川致敬。
外電感嘆:“撼山易,撼四川人民難!”
四川省的面積48.5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五位,比法國略小,但四川是個人口大省,人口比法國多出2000多萬。遭遇天災后,四川人民表現出的頑強感動了世界。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發表多篇向四川人民表達敬意的文章。5月16日,在題為“撼山易,撼四川人民難!”的文章中寫道:“四川人民,英雄輩出。四川從來都是中國實力與發展的腹地和發動機。蜀道青天,巴山夜雨,從遠古就孕育了三星堆及金沙遺址那樣的輝煌文化,后來又有劉備立國,諸葛孔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五虎上將橫刀立馬,八面威風。進入近現代之后,四川人民為國奮斗,英雄輩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和十大元帥中的另外3位,都是出自四川。而且幾乎每位元帥都留下了在四川英勇戰斗的足跡。中國工農紅軍當年長征途中,就是在四川的大渡河上九死一生……英雄豪杰們身上永遠煥發著誓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而在過去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艱巨事業中,四川人中又有大英雄鄧小平挺身而出,帶領中國扭轉乾坤,毅然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
5月19日,該報一篇題為“想起四川:從抗戰到抗震”的文章還回顧了四川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文章援引1945年10月《新華日報》社論《感謝四川人民》中的一段文字:四川人民對正面戰場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直到抗戰終止,四川征兵302.5萬多人。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人總數在300萬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征糧購糧借糧總額在8000萬石以上。四川貢獻于抗戰的糧食占全國征糧總額的1/3……“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為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蜀道難”對世界來說不陌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川人的頑強精神,正是植根于李白筆下“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自然環境。5月14日,《朝鮮日報》在“四川”一文中,從李白的《蜀道難》開始講起,還提到三國時代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謀略和劉備蜀地建國。文中稱,四川的面積是朝鮮半島的兩倍多,人口約9000萬。因為這里是山地,人們的自立意識很強。即使如此,四川人仍很重視和睦,鄙視惡意競爭。四川商人以誠實正直聞名。四川不愧是鄧小平的故鄉,自2000年以來其發展速度非常驚人,經濟增長率每年都在10%以上。在中國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中,這里是中心也是前哨地區。文章最后說:“剛剛從沉睡中蘇醒、如朝陽般升起的四川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天災,衷心希望四川人能夠盡快擺脫悲痛。”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充滿欽佩。2004年金秋時節,希拉克第三次訪華時訪問了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希拉克在成都參觀時說,2000多年前,聰明的巴蜀人就找到了治理水患的辦法,成都地區的考古發現證明,這里很久以前就存在著堪與中國中原文明媲美的優秀文化。為表達對四川的熟悉,他還引用了李白的詩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美國CNN駐中國的一位記者這次對“蜀道難”也深有同感。他在從地震現場發回的報道中說,發生地震的地方群山環繞,平時道路都很難走,地震后道路更難通行,“恐怕沒有比這里的路更難行的了”。
各國百姓沒有不喜歡四川的
世界最早從什么時候開始知道川風蜀韻,恐怕很難考證了。但對于全世界的人來說,四川并不陌生。
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沿著崎嶇的山道穿行,從元朝大都來到成都,并驚嘆那里的居民“能紡織精美漂亮的綾綢”。
1943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在馮玉祥將軍的陪同下參觀都江堰,他激動地說:“都江堰是中國的驕傲,它為我們共同戰勝法西斯起了支持性的作用。”《流水》是由四川青城道士張孔山傳譜的一首古琴曲。1977年,為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尋覓“知音”,美國人將該曲制成鍍金唱片,由 “旅行者2號” 宇宙飛船帶入太空。 美國人杰夫退休前是開大貨車的司機。他和記者談起去年來四川旅游的感受時說,四川的群山和綠樹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四川看到的大山超過了我這一輩子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大山。按常理說,群山環繞的地方人們都比較落后封閉,但我看到了一個開放和先進的四川,人們豐衣足食,城市里的人享受最現代的生活”。正在秘魯學習西班牙語的一位美國人說:“我去過四川,我特別喜歡四川,那里有樂山大佛、九寨溝、大熊貓,還有麻辣火鍋、麻婆豆腐……那里的人文、地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成都我看過川劇變臉,我喜歡四川人說話的語調,我還學了幾句四川話。”當得知自己去過的四川遭遇地震災難后,他說:“我想起了茶館里喝茶聊天的人,繁華的夜市,美麗的風景,悠閑的生活一下子全被破壞了,我惦記著在那里生活的人,我祝福他們平安,希望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挺過難關。”
在德國,人們最喜歡稱四川是“大熊貓的故鄉”。很多德國人對四川的旅游景點十分向往。歐洲最大的旅行社“德國途易”還特別開通了四川之旅。記者在德國最大的連鎖書店看到,有關中國的旅行書中有很多關于四川盆地和“蜀道難”的圖片。此外,介紹四川名人杜甫、諸葛亮、鄧小平等人的書籍也有不少,有關都江堰水利系統、三峽工程等也寫入了德國大學的教科書。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托馬斯娶了一位四川姑娘,他對記者說:“德國和四川人口相當,但四川地形復雜。世界上很少有像四川這樣的山區能生存這么多人。我被當地人淳樸、頑強、樂觀的性格所吸引。”
這兩天,德國《南德意志報》等媒體還報道了被解放軍解救的62歲德國旅行者伯格達先生的故事。這位已到過四川10次的老人在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我不后悔來四川,恰恰相反,我還想來四川。”伯格達還用“好心腸”、“開明”、“友善”等詞匯來形容四川民眾。他還說:“當時因為交通受阻糧食運不進來,但當地老鄉還是把他們能吃到的稀飯給我們吃……”在四川老鄉的照顧下,伯格達一行安然度過了后續的數百次余震,這讓他感受到“人性的光輝”。
因喜歡中國茶葉而游遍中國山川的韓國人李東鐵告訴記者:“一說到四川首先想到的就是峨眉山、九寨溝等風景。我記得當時是從云南坐火車去的,聽說險峻的鐵路是解放軍修建的,真的頓時升起敬佩之情。四川的氣候比較潮濕,吃菜喜歡吃辣的,有很多小吃,從這兩點看,韓國人很喜歡四川。回想起來,我覺得四川的女孩很時髦,很會做生意。”韓國對四川的關注還有很多,去年6月,韓國《朝鮮日報》曾以“四川省和重慶市IT產業喚醒沉睡已久的中國西部”為題,對四川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文章說,成都一帶成為西部高科技產業基地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該報產業部次長李光會去年到四川采訪后,贊嘆四川人的務實精神和“做起事來迅速果斷”。
提起四川,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大熊貓和辣味兒十足的川菜。很多日本人學習中文是因為喜歡大熊貓,也有的人因為喜歡大熊貓而知道四川。在地震發生之后,日本朝日電視臺的主持人在節目中稱贊四川人面對災難的忍耐精神。東京都立大學三年級學生山田和人曾經到過四川,他說他第一次去中國就到了成都和都江堰。在都江堰問路時,當地人怕他聽不懂中國話,還熱情地給他畫了詳細的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