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根據修改后的內容,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800元調高到1600元,如果按2005年統計口徑,工薪階層納稅面將從60%左右降到約26%,少繳約280億元。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是新形勢下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一個具體體現。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怎樣理解社會公平問題?
社會公平,是就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而言的,體現的是人們之間一種平等的社會關系。
公平是有階級性的,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公平標準。盡管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提出過不少關于社會公平的設想,但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大多只能陷入空談。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科學揭示了當時社會不公平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認為只有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為奮斗目標。黨帶領人民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舊的剝削制度,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而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創造了根本的制度條件。
黨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
從現實來看,在我國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社會公平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人們享有更充分的公平競爭、平等交換的權利和機會;依法治國的推進和法制的逐步完善,使人們的各項基本權利有了更切實的保障,等等。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在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在看到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在現實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現象。比如,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問題還未很好解決,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其中,既有改革不完善和體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因素;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歷史原因。比如,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給一些人鉆政策漏洞造成可乘之機;在推進國企改制過程中,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部分國有資產的流失;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內縮短的難度很大;各行各業的發展起點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一樣,導致不同行業發展特別是收入分配的差異,等等。
不回避問題,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立足當代中國國情,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愿望,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強調要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
為什么要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國民經濟,我們針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一些弊端,對分配制度和原則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原則對于打破平均主義的平等觀,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現了擴大的趨勢,這引起人們的廣泛關切。有人把收入差距的擴大歸咎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提出要對分配原則進行調整。由此引起了社會上包括理論界對公平與效率關系問題的討論。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安全運行、體制的創新等都同社會公平緊密相關。因此,必須切實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的要求,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發展目標。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消滅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的平等社會。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本質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根本目標。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是貫穿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在和諧社會建設這個系統工程中,社會公平是一個“測溫計”,它客觀地測量著社會的和諧度。“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反之,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才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社會關系逐步融洽、協調,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也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而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必然貫穿其始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構建和諧社會,要著力擴大就業機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系、發展社會事業,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社會公平得到維護和逐步實現的過程。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公平也會不斷得到維護和實現。
現階段如何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越來越強。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才能使人們的心情更加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更加協調,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加快發展步伐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礎。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最終的解決途徑還是靠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做大做厚,同時更合理地“切好蛋糕”,才會更有效地促進公平。否則,只能是低水平、低層次的“公平”,貧富差距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
在現階段,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關鍵是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首先,要從法律上、制度上、體制上努力營造一個維護權利公平的制度環境。切實維護和落實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各項權利,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比較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工作就業的權利、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權利,努力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堅持法律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團體都不能有超越法律和規則的特權。
其次,要高度重視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社會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難以避免的,但應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如果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懸殊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就不僅會挫傷人們的積極性,而且會影響社會安定團結。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積極推進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完善分配制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再次,要努力建立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利益協調機制。把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與維護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逐步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科學決策機制,建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協調機制,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以及社會預警機制,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納入多種機制有效運轉的常態軌道。
當前,要特別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認真貫徹中央的有關精神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好群眾的各項權益。特別是要注意解決征地拆遷、企業改制、職工工資福利待遇、農民工工資發放、環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部分群眾在子女上學、就醫、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是一個長期的奮斗過程。社會公平不是一個靜止的絕對狀態,而是歷史的、相對的、具體的,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具體的制度安排制約的,它的實現方式和實現程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和不同的時代是不同的。公平不等于平均。社會主義要注重公平,但不是平均主義。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實現社會公平與保護生產積極性結合起來。
社會公平,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貫徹,構建和諧社會的實施和推進,吹響了維護社會公平的號角,加快了維護社會公平的步伐。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億萬中國人民將沐浴在社會更加公平的春風里,以更加矯健的步伐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度閱讀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版。
胡錦濤:《努力實現“十一五”時期發展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胡錦濤:《做好當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相關鏈接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