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科學院院刊
"雙碳"目標下碳化硅產業處爆發開始階段 大尺寸化成技術主流
2020年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化學與材料科學
2021年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化學與材料科學
2019年中科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化學與材料科學
巴西、印度、加拿大、新加坡和南非是?2016—2020?年人工智能行業雇用人數增長最多的國家。
2022-04-24 15:37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等。
近年來,中國冰凍圈研究實現了從傳統基礎研究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跨越,這標志著學科的日臻成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凍圈服務指人類社會從冰凍圈系統中獲得的所有惠益。冰凍圈服務以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等給冰雪地帶的人們帶來福祉。
2022-04-24 16:00
原創性基礎研究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動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源頭供給。為進一步強化對原創性基礎研究的資助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實施原創探索計劃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
2022-04-24 17:22
降低對于化石燃料的依賴,從源頭節能減排是早日實現“雙碳”目標的根本路徑之一,變革性能源材料技術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性支撐。發展太陽能—儲能電池供電體系和交通能源電動化,讓煤、石油和天然氣從燃料回歸到材料,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正在為此而努力。
2022-04-24 16:04
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逼近極限,半導體工業急需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二維材料因為原子級厚度的尺寸特點,表面無懸掛鍵的結構優勢加上極大比表面積導致的對電、光等調控手段的敏感性被認為是“后摩爾定律”時代半導體工業新的突破口。二維材料的研究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材料領域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
2022-04-24 17:20
硅基光電異質集成技術在利用?CMOS?晶圓制造優勢的同時可兼容更多性能優異的光電異質材料,是未來光電集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相比于微電子產業,我國在光電子領域的某些技術儲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一個可以“并跑”甚至“領跑”的芯片領域,機遇十分難得。
2022-04-24 17:10
金屬材料的發展與人類文明和進步息息相關。非晶合金材料是一類原子結構長程無序,具有獨特優異性能的新型金屬材料。近年來,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發、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并對金屬材料的設計和研發、結構材料、綠色節能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信息材料等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
2022-04-24 17:06
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也是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關鍵領域。新發展格局下,推動新材料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成為提升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的關鍵。
2022-04-24 16:38
新材料被視為新技術革命的基礎和先導,發展及趨勢將深刻影響時代變化、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當今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日趨緊迫,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制造業升級壓力空前巨大,世界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國家間的競爭與摩擦愈演愈烈,關鍵材料的快速迭代正成主流,新材料研發模式亟待變革。
2022-04-24 16:21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首次提出了非連續布利岡(Bouligand)結構的設想,并發展了一種程序化組裝納米纖維的方法,成功地創制出一種新型的輕質高強仿生非連續布利岡結構納米復合材料,實現了非連續纖維橋連和布利岡構造誘導裂紋偏轉的協同增韌。
2022-04-08 09:08
2021-12-16 16:57
2021-12-16 16:52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碳化硅晶體生長和加工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團隊自1999年以來,立足自主研發,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突破了從生長設備到高質量SiC晶體生長和加工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技術路線,實現了SiC晶體國產化、產業化,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動了我國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2021-12-09 15:59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國開展科學儀器創新研制的主力之一,長期堅持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來看看2020年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成果吧!
2021-11-11 11:22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國開展科學儀器創新研制的主力之一,長期堅持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來看看2021年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成果吧!
2021-11-03 09:15
北京天海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繼恒特意來西寧“搶”訂單,“我們生產的儲氫瓶,用高性能碳纖維進行纏繞,相比純鋼氣瓶可以減重約70%。“‘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繼續向高端化、量產化、全球化進軍,加快攻克重要材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助力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2021-09-29 08:47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評選結果,中科院金屬所“金屬構筑成形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2021-07-14 16:24
為應對火星表面苛刻環境考驗和滿足探測需求,此次火星車關鍵結構中許多部件由中科院金屬所研制的新型復合材料制成。
2021-05-24 09:29
由中科院金屬所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馬宗義團隊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SiC/Al)應用于太陽翼伸展機構關鍵部件,保證了電源系統的順利展開。氮化硼陶瓷基復合材料制作的霍爾推進器腔體?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應用于太陽電池翼伸展機構關鍵部件?。其中,首次應用于核心艙電推進系統中的霍爾推力器腔體采用了由中科院金屬所研制的氮化硼陶瓷基復合材料。
2021-05-08 09:17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設計與計算研究部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提出了插層構筑強鍵合方法,設計了新型MA2Z4材料家族,進一步拓展了這一家族的候選材料和物性。
2021-04-26 13:35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國開展科學儀器創新研制的主力之一,長期堅持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來看看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成果吧!
2020-12-14 10:49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工作。其中月球鉆取采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鉆桿及其結構件是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馬宗義團隊研制的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制成。
2020-12-07 08:59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制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或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2020-10-31 09:02
日前,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云龍研究員獲獎。
2020-10-28 15:31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李昺研究員和張志東研究員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一同發現,二磷化銅(CuP2)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
2020-10-20 09:55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在新型二維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層狀二維MoSi2N4材料的化學氣相沉積”。
2020-08-18 11:42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馬秀良研究團隊在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半子(Meron,也有音譯為麥紉)拓撲疇以及周期性半子晶格。
2020-06-03 09:46
近日,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于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劉增乾、張哲峰、李述軍、楊銳等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鑒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制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筑成輕質、高強、高阻尼、高吸能鎂-鎳鈦仿生復合材料。
2020-05-11 15:26
2020-02-27 14:09
近日,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柔性碳納米管傳感-存儲器件”的研究論文。
2020-02-20 11:04
日前,中科院金屬所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腐蝕監檢測課題組成為遼寧省首批8個“中國移動5G應用示范區”之一。
2019-10-29 09:17
日前,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的第十二屆中國鋼鐵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大鋼鐵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0余名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大會。會上表彰了15位冶金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科院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獲此殊榮并接受了大會名譽主席殷瑞鈺院士的頒獎。
2019-10-23 15:44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邰凱平研究員課題組、劉暢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制出一種高性能碲化鉍/單壁碳納米管(Bi2Te3/SWCNT)柔性熱電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于11月19日在《Nature Materials》在線發表。
2018-11-30 16:16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固體原子像研究部的馬秀良研究員、張波副研究員和王靜博士等人組成的介質條件下材料電子顯微學研究小組,在原子尺度下直接獲得金屬表面超薄鈍化膜的剖面顯微圖像,并揭示了氯離子擊破鈍化膜的作用機制。
2018-09-11 11:07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