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科學院院刊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習近平提出六個堅持與中國行動
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全文)
在未來幾十年,生態恢復的空間逐漸縮減,生態系統固碳更要從改善管理和保護中發掘潛力。內蒙古、黑龍江、四川和云南是歷史實現和未來潛力最高的4個省份。除我國西北和東部的一些省份外,天然林管理和造林的貢獻最大。對于新疆、青海和西藏,草地放牧優化對歷史減緩的貢獻最大。
2022-08-19 09:13
提出適合中國科學院推進“雙碳”能源技術綜合示范的多能融合理念及其 4 條主線,分別為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補與規模應用、工業低碳/零碳流程再造和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優化。
2022-06-02 14:32
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問題主要涉及能源和電源結構、儲能技術發展方向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 3個方面。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文章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電源結構進行了分析和預測;結合可再生能源的特點及發展需求,提出了重點發展物理儲能特別是地下儲能工程以滿足電網規模化儲能需求的觀點和思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構建廣域虛擬電廠(即源側電網)和構造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思路。
2022-06-04 09:42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化石能源利用面臨新挑戰。文章梳理總結了目前我國化石能源利用現狀,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狀況,提出了“雙碳”約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思路,從煤炭高效燃燒與轉化、石油天然氣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廢”處理方面提出技術發展建議,以期為“雙碳”目標實現和新型能源系統構建提供科技支撐。
我國將大力發展新能源
2022-06-01 10:39
儲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動、降低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對電網造成沖擊的重要手段。當前,全球能源資源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也面臨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變革。踐行新時代“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需要我國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驅動,構建與能源資源相適應的中國特色能源結構新體系。
2022-06-01 09:16
針對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碳排放行業,提出了綠氫/綠電替代、原料/產品結構調整、工藝流程再造、數字化和智能化的4個低碳化策略。建議了若干擬重點發展的先進低碳技術,凝練出需解決的關鍵科學技術難題,并提出了加快新技術應用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和舉措,以期為工業低碳綠色發展提供支撐。
2022-05-31 15:06
提出以多能融合理念引領“雙碳”目標實現的科技發展路徑,并詳細闡述了多能融合理念內涵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補與規模應用、工業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優化 4 條多能融合科技路徑;最后提出了推進多能融合科技發展路徑實施的建議。
2022-05-31 14:28
“雙碳”戰略下,未來40 年我國電力系統的供需規模仍將持續增長。未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將逐步成為主體電源,這給電網消納新能源帶來新任務和挑戰。未來遠距離輸電規模將持續擴大且資源和負荷不平衡,新型電力系統依然存在著電源和負荷逆向分布的顯著特征,因此其基本形態仍由大電網構成,并以分布式系統為有效補充。
2022-05-31 11:39
當前,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約為每年 10 億—13 億噸二氧化碳。通過統籌陸地-河流-海洋國土空間規劃和各種增匯技術,有望實現中國區域生態系統自然和人為碳匯功能倍增目標,即在 2050—2060 年實現每年 20 億—25億噸 CO2 的碳匯貢獻。當前,亟待系統梳理生態系統碳匯提升關鍵技術,科學評估其增匯效應、經濟可行性和時間可持續性,集成不同區域增匯技術并開展區域示范。
2022-05-31 11:15
實現碳中和無疑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達到凈零排放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發展模式、技術基礎和產業體系,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并高度依賴政策驅動。當前,我國已提出構建“1+N”的政策體系,積極推動碳中和技術創新,但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30年過渡期遠遠小于西方發達國家,任務重、時間緊,碳中和政策舉措也需在實踐中持續完善。
2022-05-11 20:54
我國在各類市場機制方面已經探索并積累經驗超過 10年,建立了碳市場、綠色電力證書市場、節能量交易市場、用能權市場等,同時電力系統也在加大市場化改革的力度。
2022-05-11 20:41
通過生態建設提升固碳能力,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優化方面,提出重啟成熟林地有序更新采伐、增強草原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和發揮“西線引水工程”碳匯增益作用等;在生態建設的國土布局優化方面,提出了統籌建立差異化區域碳中和路徑,全面推進欠發達地區綠色發展,協調處理生態保護與清潔能源發展關系,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和國土空間高效利用的戰略路徑。
2022-05-11 20:17
人類活動已造成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約1℃。按照這一趨勢,2030—2052年升溫幅度將達到1.5℃,自然和人類系統將面臨更高的氣候風險。
2022-05-11 17:54
文章對“十一五”以來的 168項低碳領域政策文本進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國低碳政策的總體情況,以及政策的數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確了當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
2022-05-11 17:51
當前的迫切任務是構建和完善科學基礎、觀測模擬、能源結構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生態保碳增匯、國家戰略與路徑選擇、協同治理與管理政策7個方面的科技支撐體系。
2022-05-11 17:46
實現“雙碳”目標要在能源生產、能源消費、固碳 3個方面持續發力,構建以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清潔能源規模利用與多能互補、工業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為主線,以甲醇、氫能和儲能為平臺的多能融合能源生產和利用新模式,支撐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2022-05-11 17:38
截至目前,中國資助機構支持的清潔能源出版物份額最大。而且中國資助的出版物產出量在2016—2020年有所增長;與此同時,美國資助的出版物產出量卻停滯不前。
2022-03-09 15:35
城市化快速發展及其虹吸效應導致城鄉差距日益擴大,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2022-03-10 14:02
我國既要確保口糧絕對安全,也要確保飼料糧安全。然而,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決定了飼草飼料種植不能“與主糧爭地”。
2022-03-10 13:32
隨著我國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提高、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增強,消費對資源環境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也日益顯現。生產為了消費,消費反過來也促進生產;消費決定生產,也引導著生產方向和發展趨勢。
2022-03-10 13:27
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有極強的同源性,且與化石燃料燃燒密切相關。我國東部地區高強度的能源消耗導致這一區域一度成為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氣重污染問題集中爆發的熱點區域。
2022-03-09 16:06
在碳達峰、碳中和勢在必行的形勢下,“有多少、誰來減、減多少”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關于特定溫控目標下未來碳排放空間估算的依據是什么?結果存在多大的不確定性?需要開展哪些研究來提高估算的準確性?
2022-03-10 14:06
科技戰略研究、基礎前沿交叉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新技術綜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國際合作支撐、創新體系能力提升、“雙碳”科普等八大行動,以及面向“雙碳”戰略重大科技需求具體實施的18項重點任務。
2022-03-02 17:43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碳排放國,實現“雙碳”目標的“路線圖”“施工圖”和“時間表”舉世矚目,將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最大范圍的能源戰略轉型!這次能源戰略轉型過程實質上是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經濟強國的過程。高端科技智庫應重點圍繞“碳達峰十大行動”實施不斷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咨詢報告和政策建議。
2022-01-17 15:55
碳中和通過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不僅影響各國經濟發展,還重塑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國自2020 年9月明確提出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構建碳中和政策體系。由于歐盟的碳中和政策體系相對完善,因此文章將從政策框架、關鍵行業措施、研發布局、財政與金融保障措施等方面切入,系統梳理歐盟的碳中和政策體系,剖析其主要特點,以期為構建中國碳中和政策體系提供參考。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碳化硅晶體生長和加工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團隊自1999年以來,立足自主研發,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突破了從生長設備到高質量SiC晶體生長和加工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技術路線,實現了SiC晶體國產化、產業化,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動了我國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2021-12-09 15:59
文章通過收集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韓國、俄羅斯共 7 個國家 22 個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對未來產業的概念、特征、戰略意義和趨勢進行分析,詳細研究了這 7 個國家未來產業的部署,總結了各國發展未來產業的經驗,并對我國發展未來產業提出 3 點啟示:未來產業發展應上升為國家戰略并統籌編制我國未來產業發展規劃與路線圖,中國科學院等智庫應針對未來產業系統開展研究,以及加大對未來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布局力度。
2021-12-31 16:36
2020年以來,發達國家通過制定面向碳中和的科技戰略與計劃,加快布局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2021-09-22 10:48
湖泊是我國地表水資源庫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組成。湖泊生態系統相對封閉,結構與功能較為清晰,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緊密,是開展生態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優良場地。
從璦琿到騰沖的人口密度突變分界線即“胡煥庸線”就是我國東、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典型現象的分界線,而構建“美麗中國中脊帶”則是縮小“胡線”兩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戰略抓手。
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全球范圍內氫能占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提高到18%,氫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美元。
要完全實現中國生態環境發展目標,包括2060年碳中和目標和滿足美麗中國的空氣質量要求,就必須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以實現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在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而后快速下降。
文章基于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3R”原則,剖析發展循環經濟與實現碳中和的內在聯系,對比國內外發展現狀,闡釋循環經濟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關鍵作用,為促進我國通過循環經濟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政策建議。
數字經濟時代下數字技術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最佳工具。能源行業是我國碳排放的最大來源部門,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實現能源行業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廣受關注。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已成為全球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的提出,對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碳中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推進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保障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能源轉型是首要任務。
2021年9月6日,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2021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宣告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Big Dat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CBAS,以下簡稱“中心”)正式成立。
2021-09-07 13:48
2021年9月6日,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2021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宣告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21-09-06 16:51
在推動SDGs科技實踐與落實中,中國科學院啟動的“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承擔了怎樣的關鍵角色?中國科學家在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核心實踐成果?
2021-09-03 14:01
碳中和作為21世紀最大規模的有序人類活動,亟待科學應對。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都儲存在海洋中。由于巨大的體量和比熱容,海洋對溫室氣體的響應具有延時性。即使碳中和目標可以達成,海洋變暖、海平面上升等依然會持續,這對未來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05-27 13:50
濱海濕地是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的主體,提高其藍碳碳匯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氣候變化治理手段,屬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濱海濕地以鹽沼濕地為主,紅樹林面積較小,而無植被覆蓋的濱海灘涂面積廣大。
2021-03-18 13:22
減排增匯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途徑。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漁業生物的碳匯功能也受到關注。
2021-03-18 11:43
當前,世界各國均關注于減緩氣候變暖、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排放為核心目標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碳由海洋生物完成。
2021-03-18 13:27
相對于減排,人們對于增匯的手段及方式仍缺乏重視。以往的增匯主要依賴陸地生態系統(如植樹造林等),但隨著人口增長與土地及糧食短缺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儲存了地球系統?93%?的?CO2?的海洋,其承擔“負排放”的能力正在被重新審視。
2021-03-18 11:47
目前,我國擬實現碳排放量目標值為?9.54—11.37 Gt(有條件承諾),預計到?2030?年達到?9.28—12.96 Gt?的排放峰值(無條件承諾)。
2021-03-18 11:41
海洋碳匯是解決我國碳排放問題的重要路徑之一。在經濟發展需求與生態容量的雙重約束下,實現我國碳達峰與碳中和需要探索更多的政策手段。
2021-03-18 11:30
推進“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世界制造業中心”走向“全球產業鏈樞紐”。
2021-03-18 11:13
預測?2030?年我國?3?種主要谷物(水稻、小麥、玉米)自給率為?90%,大豆為?39%,油料為?60%。
2021-03-18 11:24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2021-03-15 10:31
將新一代腐植酸產業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專項規劃,確立腐植酸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特別是面向碳中和的綠色產業。建議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試點,利用其褐煤資源富集的優勢,高水平規劃發展腐植酸產業,為國家發展新一代腐植酸綠色低碳產業探索路徑。
2021-03-07 19:09
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和發展中國家,應在盡可能減排的同時想方設法增匯,也即研發負排放的方法與途徑,這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應強調主動作為。
2021-02-26 15:35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