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發展訪談”是中國發展門戶網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創專題,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以視頻、圖片、文字多種形式,集合各界智慧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分享發展經驗,服務國際合作,努力為消除貧困、保護環境、促進發展做出貢獻。
標題圖片

嘉賓介紹

發展建言

發展寄語

何道峰:
內容全面,求真務實,關注貧困群體,支持慈善公益事業,是非常專業權威的扶貧交流平臺。
陳鋒:
發展訪談主題鮮明,版面活潑,插圖醒目,可讀性、可視性強。
何傳啟:
中國發展門戶網,既是推進中國持續發展的一個網絡平臺,也是全面透視中國國情的一個頂層門窗。
閆敏: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描中國社會發展動向,凸顯廣闊國際視野,全面展現中國發展成就。
何培忠: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入基層報道慈善公益事業,及時發布救助信息,非常難得。
楊多貴:
發展訪談特色鮮明,搭建起一個國際交流平臺,溝通中國與世界。
楊富強: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中國發展的同時,也注重介紹國外的發展經驗,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專業網站。
李軍洋: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深入,倡導節能減排,弘揚低碳發展理念,是一個非常好的環保領域交流平臺!
孫全輝:
中國發展門戶網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特別是生態環境頻道關注生物多樣性,傳遞正能量!
闕志華:
簡潔、清新、大氣,有內涵,國際范!

訪談實錄

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

記者: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央提出在推進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進程中,把“綠色化”和人們熟知的其他“新四化”并列,如何理解 “綠色化”發展理念,應怎樣把“綠色化”發展理念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處呢?

何傳啟:“綠色化”是生態現代化的一個基本要求,生態現代化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學者提出來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生態現代化研究》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一種互利耦合,它包括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生態現代化要求實現“三化一脫鉤”,它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首先是輕量化(非物化)。基本內涵是高效低耗和高品低密。高效是指提高物質生產率、資源生產率、能源生產率、土地生產率等。低耗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消耗、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碳能消耗等。高品是指提高經濟的服務比重、文化比重、信息和知識比重、經濟品質和生活品質等。低密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密度、資源密度、能源密度、碳能密度等。

第二是綠色化。基本內涵是無毒無害和清潔健康。無毒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毒物和有毒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毒化、低排放和污染治理等。無害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害物和有害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害化、低排放和環境治理等。清潔是指發展環保技術、清潔生產、綠色產品、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生活,減少排放等。健康是指提高經濟和社會中環境友好、人體無害、安全優質的綠色要素的比例等。

第三是生態化。基本內涵是預防創新和循環雙贏。在預防方面,我們的預防原則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城鎮、保護自然和生物資源等。在創新方面,遵循的創新原則是環境友好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升生態效率和生態文化等。怎樣循環呢?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廢物再循環、再利用、再制造和廢物處理率等。如何做到雙贏?要本著雙贏原則,即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重建,降低生態退化,經濟和環境雙贏等。

第四是經濟與環境退化脫鉤。這個基本內涵是逆向脫鉤和正向耦合。逆向脫鉤指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包括:經濟發展與物質需求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生態退化脫鉤等。正向耦合指經濟發展與環境進步良性耦合等。

記者:英國歷史學家龐廷在《綠色世界史》一書中寫道,“人類靠著開發地球上的各種資源而繁榮,直到這些資源不再能夠維持一個社會的人口,這就導致它的衰敗,最終是這個社會的崩潰。”而根據聯合國的預測,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約89億,可以預計,未來人均GDP仍將繼續增長。您在2007年提出中國生態現代化的布局,指出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為的。生態現代化不是簡單地從污染治理入手,而是從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出發,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人類活動的環境負面影響呢?

何傳啟:大致可以從10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全民現代生態意識,加速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轉變。其次是要加速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提高經濟生態化水平。其三是加速消費模式的生態轉型,鼓勵綠色消費。其四是制定國家能源戰略,防止能源危機的劇烈爆發。其五是建立長效預防機制,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其六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移民機制,讓現代化惠及全體國民。其七是提高環境信用水平,建設環境責任制。其八是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機遇,開發國際資源和市場。其九是落實《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加速西部地區的生態現代化。其十是樹立綠色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沒有現代生態意識,就沒有生態現代化。普及生態知識,提升全體國民現代生態意識,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現代生態意識,以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經濟科學和生態現代化理論為基礎,提倡高效低耗、高品低密、無毒無害、清潔安全、循環節約、公平雙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預防創新和健康環保,主張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監督、誰簽字誰負責和誰瀆職誰受罰,反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超量消費,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退化的完全脫鉤、社會進步與環境進步的良性耦合、人類與自然的互利共生。

記者:隨著環保運動和環境改革的推進,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面影響開始出現。中國現在還處在環保相關領域改革的起步階段,政策導向已經把環境問題放到了人民福祉的高度,中國環保部門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那么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應該如何系統化地去考慮環境治理問題呢?

何傳啟: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自然環境為我們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質和文化服務。沒有自然環境,就沒有人類文明。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如果按照傳統發展模式,人類的物質需求將逐步逼近自然環境的承載極限,自然環境發生不可逆災變的可能性在增加。在自然環境發生不可逆災變之前,我們必須采取行動。根據現有知識,阻止自然環境發生災變的方法是: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降低人均環境壓力和單位GDP的環境壓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壓力的脫鉤、人類與自然的互利共生。這是生態現代化的基本思路,也是中國環境政策的理性選擇。

記者: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嗎?面對視覺和記憶中都日漸模糊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身處經濟增長快車道的國人,一直有著這樣的困惑。對此您如何看?在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之間是否會出現拐點?

何傳啟: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為的。人為的問題,需要人來解決。如何解決發展與環境的矛盾,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學術文獻浩如煙海。在眾多理論中,20世紀80年代德國學者胡伯提出的生態現代化理論,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環境社會學的一個主要理論。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一種互利耦合,是世界現代化的一種生態轉型;它要求采用預防和創新原則,推動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在過去20多年里,許多發達國家選擇了生態現代化和工業生態學,并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是:經濟繼續增長,環境明顯改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經濟與環境指標脫鉤率達到52%;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環境指標已經出現了拐點。由此可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客觀存在的:隨著人均GDP的增長,環境壓力先升后降。

記者:中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最重要的一項變化是“按日計罰”,這一措施增加了破壞環境的懲罰力度,讓破壞環境的受罰成本遠遠高于守法保護環境的企業所付出的成本。企業如何面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標準?

何傳啟:“誰污染誰付費”是合情合理的,“污染者付費”是生態現代化的基本原則。但是,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環境保護,而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要承擔責任,政府要承擔責任,社會也要承擔責任;當然,企業、政府和社會的責任是不同的。

我們認為,中國生態現代化建設,應以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生態意識為突破口,以輕量化、綠色化、生態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的“三化一脫鉤”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實現環境管理從“應急反應型”向“預防創新型”的戰略轉變。

首先,實現經濟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重中之重。

未來的戰略目標是:在2020年,經濟“三化”達到世界初等水平,全部環境壓力指標與經濟增長相對脫鉤;在2050年,經濟“三化”達到世界中等水平,經濟與資源、能源、物質和污染等完全脫鉤,部分環境指標與經濟增長實現良性耦合,部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要全面完成基本任務,至少需要采取五項措施。一是繼續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走綠色工業化道路,降低新增環境壓力。二是促進傳統工業流程再造,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降低工業污染。三是繼續實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清除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的污染遺留。四是繼續推進循環經濟,降低資源消耗,建設資源節約型經濟。五是實施綠色服務工程,加快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的“三化”轉型。

其次,實現社會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當務之急。

這個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人居環境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綠色生活和環境安全等達到世界中等水平,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

有以下幾項戰略措施:一是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走綠色城市化道路,建設綠色家園。二是實施綠色家園工程,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三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發揮生態服務功能,同享現代化成果。四是完善自然災害減災機制,發揮城市服務功能,保障環境安全。定期開展全國生態系統評價。五是實施綠色消費工程,擴展綠色產品的市場空間。

第三,提升全體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是關鍵所在。

沒有現代生態意識,就沒有生態現代化。所以,提升全體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最近幾年,中國污染問題和環境惡化,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我們不能找到科學理論和有效辦法,那么,中國環境退化的趨勢還將繼續。顯然,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提高國民生態意識已經刻不容緩,改變行為模式則是關鍵所在。

建立現代生態意識,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奠定生態意識的法律基礎。建議適時修訂國家《環保法》,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基本內容包括:關鍵崗位環境責任書、關鍵崗位環境審計書、環境責任20年有效期等。二是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制度,奠定生態意識的管理基礎。在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等級評價制度。評價周期可以考慮為5年到10年(特別關鍵項目每5年評估一次)。三是繼續控制人口規模,奠定生態意識的科學基礎。如果人口規模超過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那么,生態意識不可能建立。四是加大生態和環保教育投入,從小學開始普及生態知識。五是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促進環保活動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的健康發展。

記者:美國的環境治理成本主要由企業來承擔,而中國過去20年的環境治理成本主要是由政府補貼和直接投入。在中國環境治理投入方面您有何建議?

何傳啟:環境治理成本大致包括三大塊。一是原有污染的治理成本,二是新增污染的治理成本,三是控制新增污染的成本。其中,原有污染的治理成本,如果能夠明確具體企業的具體責任,則由企業承擔責任;如果不能明確具體企業的具體責任,則更多由政府和社會買單。新增污染的治理成本和控制新增污染的成本,則應該由具體企業來承擔。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環境治理應該以預防為主,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制度創新相結合,加大環境法律的執法力度。前面我們提到中國生態現代化和綠色發展的三大重點:經濟生態轉型、社會生態轉型和倡導生態意識,它有四條基本路徑:綠色技術創新、綠色制度創新、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生態化)和社會結構調整(生活方式綠色化)。

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上述措施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生態現代化建設,還需要大力促進環境友好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和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確保中國的資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等。

結束

從誕生那天開始,我們就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沒有自然環境,就沒有人類文明。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如果按照傳統發展模式,人類的物質需求將逐步逼近自然環境的承載極限,自然環境發生不可逆災變的可能性在增加。在自然環境發生不可逆災變之前,我們必須行動。目前,“綠色化”發展路線圖已被勾勒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鋪就中國未來發展之路。

 

本期策劃:王振紅 王虔
聯系方式:(010)88828478
郵箱:w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