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蓯蓉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及發展前景
推廣應用情況
技術推廣方面,運用肉蓯蓉高產穩產技術成果、接種方法、接種機械、優質種子等在新疆昌吉、石河子、奇臺、阿拉爾、麥蓋提、和田、且末、塔中油田、吐魯番等地均建成了不同規模的種植示范基地。其中,已在被稱之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建成了?3?000?畝的荒漠肉蓯蓉高產穩產種植試驗研究基地和規模化示范基地;在新疆且末縣建成?5?萬畝經濟型生態屏障,接種肉蓯蓉?4?萬畝;在喀什麥蓋提縣建成經濟型防沙治沙林?3.5?萬畝,并接種肉蓯蓉,實現了“以林養林”的初衷。另外,肉蓯蓉種植機等相關的技術和專利產品,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寧夏、山東東營海岸帶區域成功應用,顯示了種植技術的廣泛適用性。
技術培訓方面,受新疆林業和草原局委托,新疆林業口袋書——《肉蓯蓉栽培管理技術明白冊》已開始陸續出版。結合相關科技項目的開展,在新疆多地舉辦了多期技術骨干、種植人員的技術培訓班。維、漢雙語對照的《肉蓯蓉人工種植技術手冊》,在新疆南疆各地發放?10?000?余冊,為農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應用前景分析
依托沙漠地區豐富的光熱和土地資源發展肉蓯蓉人工種植產業,不僅可以帶動沙區人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可以改變沙漠地區防沙治沙和生態工程直接經濟效益低、可持續利用困難的不利局面。
隨著國內外對肉蓯蓉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人工種植肉蓯蓉的產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國家應鼓勵對肉蓯蓉及其寄主植物梭梭和檉柳進行大面積栽培和種植,并支持對肉蓯蓉進行深入研究和深層次開發。通過種植肉蓯蓉,一方面可以加快對西部沙漠、荒漠地區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另一方面將治理沙漠和建立肉蓯蓉基地相結合,可有效促進生態建設和資源開發,將會產生極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范敬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干沙漠研究站副站長;徐新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干沙漠研究站站長;李丙文、李生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