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植物防沙工程與沙產業的融合發展——以肉蓯蓉種植產業為例

發布時間:2020-07-04 19:22:3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范敬龍 等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沙產業,寄生植物,藥用植物,肉蓯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984?年,錢學森提出了“沙產業”的理論構想,認為具有充沛陽光資源的沙漠、戈壁可以發展成為農業型產業空間,應該大力發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知識密集型沙產業。此后,中國沙產業受到各地的重視并迅速發展,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等西部省份的沙產業開發如火如荼。在沙產業理論的指導下,防沙治沙與用沙相互配合,逐漸形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在防沙治沙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沙產業的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十一五”以來,新疆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初步建成了以綠洲內部農田林網為骨架、綠洲外緣大型防風固沙林帶為中堅、天然荒漠林和山區天然林為前鋒的立體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農牧區和綠洲邊緣荒漠化擴大的趨勢,重點風沙治理區域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風沙危害逐步減輕。

植物防沙工程與沙產業的融合發展

沙產業使防沙治沙工作由過去的被動防治走向主動開發利用沙地資源——既控制了沙漠化的蔓延,又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在確保沙漠生態改善的同時,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為核心,積極推廣生態-經濟復合型沙產業發展模式,使沙產業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實現了防沙治沙和增產增收的雙贏和統籌推進,發展出“政府+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的特色沙生植物種植產業鏈,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協同推進的長效發展機制。

隨著肉蓯蓉、鎖陽等名貴中藥材人工種植技術的發展,西北干旱沙區以肉蓯蓉等具有大規模開發潛力的特色沙生植物種植業為主要突破點,以政府引導、科技創新為第一推動力,為企業參與地方生態建設創造盈利新途徑,培養出了一批肉蓯蓉種植大戶和肉蓯蓉種植專業合作社,惠及地方農牧民就業并提高家庭收入,實現了沙區的精準脫貧。在大型植物防沙工程體系內接種肉蓯蓉,使植物防沙工程的生態經濟價值得到了極大提升。

肉蓯蓉種植產業發展現狀

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著名的補宜中藥,其藥用保健價值極高,廣泛用于中醫臨床處方、中成藥和保健產品。肉蓯蓉藥效作用的有效成分如苯乙醇苷類、多糖、半乳糖醇和寡糖類的作用也不斷明確。這些成果為肉蓯蓉的臨床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依據。

《中國植物志》收錄列當科,肉蓯蓉屬植物在我國有?5?個種,包括肉蓯蓉(C. deserticola,又稱“荒漠肉蓯蓉”)、蘭州肉蓯蓉(C. lanzhouensis)、鹽生肉蓯蓉(C. salsa)、沙蓯蓉(C. sinensis)和管花肉蓯蓉(C. tubulosa)。其中,列入?200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的只有肉蓯蓉(C. deserticola),即通常所指的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荒漠肉蓯蓉”,別稱“大蕓”“肉松蓉”“地精”“金筍”等。《中國藥典》2015?年版以后,將管花肉蓯蓉列入替代品,入藥為管花肉蓯蓉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因管花肉蓯蓉寄生于檉柳屬(Tamarix L.)植物的根上,由于過度采挖,管花肉蓯蓉野生資源近乎枯竭,已被列為我國二級保護物種,并被收入《國際野生植物保護名錄》。

自?20?世紀末人工接種肉蓯蓉成功后,我國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種植肉蓯蓉、發展肉蓯蓉產業的熱情持續高漲。但肉蓯蓉,特別是荒漠肉蓯蓉人工種植產量低、產量不穩定、技術不標準、種植成本高。這不僅制約了肉蓯蓉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發展,也極大地挫傷了廣大農牧民種植肉蓯蓉的積極性。

人工種植肉蓯蓉受到自然條件、種植技術和市場因素的多重影響,其中市場是發展肉蓯蓉種植產業的最重要驅動力。管花肉蓯蓉。其主要自然產地——新疆和田地區自2000?年開始大力發展人工種植管花肉蓯蓉產業,2014?年已經推廣種植檉柳?20?000?ha,接種管花肉蓯蓉?10?000?ha,年產管花肉蓯蓉?4?100?噸。然而,伴隨產量的快速上升,近幾年管花肉蓯蓉價格卻一路下跌,新鮮管花肉蓯蓉在當地田間收購價從?20?世紀?90?年代的?20?元/kg?下跌到?2000?年的?8?元/kg,直至?2017?年的?3—5?元/kg。荒漠肉蓯蓉。肉蓯蓉種植產業在西北地區得到了大力發展,且與管花肉蓯蓉相比價格變動幅度不大。多年來新鮮荒漠肉蓯蓉在新疆田間統貨收購價基本穩定在?13—18?元/kg,內蒙古?20—30?元/kg。由此可見,肉蓯蓉種植產業的發展主要還是荒漠肉蓯蓉和管花肉蓯蓉,尤以荒漠肉蓯蓉發展最為迅速并將迎來一個高峰期,價格波動也會隨之變大。肉蓯蓉下游產品的開發、市場的開拓,相關政策的制約和引導,以及中醫藥科學的發展和推廣進程,都是肉蓯蓉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決定因素。2014?年以來,以液體制劑為代表的肉蓯蓉保健品、藥品的大量開發,為打開消費市場創造了必要條件。

人工種植產區是發展肉蓯蓉種植產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管花肉蓯蓉。相關研究表明,中國最適宜種植管花肉蓯蓉的地區只有新疆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27?個縣市,這與管花肉蓯蓉的自然分布區域相一致。雖在河北、山東也有管花肉蓯蓉試種成功和推廣的報道,且產出管花肉蓯蓉的品相和質量與西北地區差異不大,但存在腐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和解決。一旦相關技術有所突破,這些地區也將成為管花肉蓯蓉的另一個有發展潛力的產區。荒漠肉蓯蓉。由于其主要寄主——梭梭是一種超旱生荒漠植物,一般認為荒漠肉蓯蓉只能生長在年降雨量不超過?200?mm?的地區。在相對較濕潤區域,高密度種植和灌溉條件下,梭梭極易發生白粉病和根腐病等嚴重病害甚至死亡。新疆南疆盆地(包括吐魯番盆地、哈密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并不是梭梭的主要自然分布區。但與其他種植區相比,卻具有更加豐富的光熱資源和干旱的氣候條件。這些地區人工種植荒漠肉蓯蓉的產量已經可以穩定在?3?350?kg/ha?左右,最高可達?6?000?kg/ha?以上,這是其他種植區目前所無法相比的。作為荒漠肉蓯蓉的寄主,梭梭還具有極強的耐鹽能力,一些地區的試驗和實踐證明,梭梭可以在礦化度高達?28?g/L?的咸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并可以接種肉蓯蓉。在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采用淺層地下咸水灌溉種植梭梭并接種肉蓯蓉已經較為普遍。塔里木盆地河流水系發育眾多,具有較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包括淺層地下咸水),已探明地下水資源量達?2.191×1010?m3,可開發潛力大。加之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這里將是同時發展?2?種肉蓯蓉種植產業最具潛力的地區。

目前,肉蓯蓉種植產業正在由小規模、分散種植,向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將肉蓯蓉種植產業和生態工程有機結合,合理區劃布局,進一步發展形成特色產業鏈,是肉蓯蓉種植產業今后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1  2  3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