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空間科學任務戰略規劃特點
中國科學院自?2006?年起,開始牽頭開展我國的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國至?2050?年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英文版)《2016—2030?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等。對利用空間飛行器可以開展的科學前沿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分學科領域制定了?23?項科學計劃。中國科學院實施的“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空間科學任務,就是從規劃當中的部分項目中遴選出來的。
空間科學任務戰略規劃的經驗及規律
從國外航天發達國家和我國在空間科學規劃過程中的經驗,可以得出?3?條重要的規律和結論。①科學規劃必須瞄準重大科學前沿,力求引導科學家在后續提出的科學任務中,將科學目標凝聚在有重大產出的科學前沿上,確保未來實施的科學任務產出的質量高、影響力大。②在規劃中需要達成廣泛共識,這樣就可以確保未來提出的科學任務有更多科學家參與,以及更多人參與到任務科學數據分析中來,從而帶來更大量的科學產出。③科學規劃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科學前沿的變化進行必要調整,不至于錯過帶有一定機會性的、突破科學前沿的重大機遇。這?3?點是空間科學任務生命周期戰略規劃階段中的管理要點,以最大限度地確保科學產出的最大化。
任務建議書的征集和遴選
任務建議書的征集
空間科學任務生命周期的第一個節點是任務建議書的征集和遴選。這個節點對任務的全價值鏈管理至關重要。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專業化的管理機構發布任務申請指南,或者直接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任務建議書的征集。任務建議書的征集一般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空間科學任務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由管理機關“自上而下”安排任務,往往會出現?2?個弊病:①確定任務的領導并不是最終的數據用戶;②當最終的數據用戶,也就是科學研究群體僅僅是被動的參與任務時,產出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大打折扣。因此,為了確保科學產出的最大化,任務的建議書應該充分發揮研究群體的積極性,采取“自下而上”的征集方式,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
無論是在航天發達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歐洲),還是在中國,征集到的建議書數量總是遠遠大于能夠資助的任務數量。這就為從中遴選出優秀的、具有重大科學突破影響力和帶動性的任務奠定了基礎。如果最終提交的建議書中所需經費少于國家擬投入空間科學的預算,無法再次遴選,政府不得不照單全收,其結果將會大大降低空間科學預期的產出,影響公眾對空間科學的支持力度,使其無法可持續發展。
任務建議書的遴選
在發布了任務申請指南之后,專業化管理機構需要對提交的建議書進行遴選。這將是整個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具有指揮棒作用的管理環節。在遴選之前,遴選標準應公開發布,以便讓所有參加遴選的建議團隊了解其導向。參照國際上通常的慣例,我國在遴選空間科學任務時采用?2?條基本的標準:①注重其科學目標的重大性,看是否針對重大科學前沿問題,一旦取得突破,能否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帶來新的知識。②注重其科學目標的帶動性,是否能夠有盡可能多的人參與數據分析,長期使用這個科學觀測或試驗平臺,產出數量較大的科學成果。這?2?個標準只要滿足其一即可,如果兩者都滿足將是非常值得優選的重要科學任務,在?NASA?可能會成為旗艦類任務,而在?ESA?大部分?L?級別的任務都能同時滿足這?2?個條件。
在以上?2?個遴選標準之外,專業性的管理機構往往還需要考慮空間科學領域各個分支學科的平衡發展問題。即當某個分支學科需要特別給予支持時,可以考慮適當降低以上?2?條標準的要求,進行綜合考慮。
總之,在這個節點,空間科學任務的專業管理機構在管理上需要特別關注的?2?點:①確保任務建議書是“自下而上”提出的;②按照上述?2?個標準遴選,擇優進入下一個資助階段。需要避免的是不經過遴選,由領導決定任務的優先權,這樣做將會抵消遴選的權威性。命令式的遴選雖然加強了領導的權威性,但其效果會使得科學任務的建議團隊跳過管理機構直接找領導,不僅領導無法面對這種形式的“公關”干擾,還會導致遴選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建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遴選程序,事先公布遴選標準是必要的管理程序。
預研及背景型號階段
通過遴選進入預研、背景型號階段的空間科學任務,最主要的研究目標就是凝練科學目標,進行科學有效載荷的配置并對載荷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在預研階段,研究工作的重點更偏重于觀測、探測、實驗方案,以及科學目標的凝練,而在背景型號階段則更偏重于關鍵技術。
在預研及背景型號階段中,管理工作的要點主要包括:跟蹤和檢查科學目標的凝練,使其更加向上文提及的?2?個遴選標準靠攏或提升;協助和鼓勵國際合作以及組織國際化的研討與論證,使方案成為國際唯一,使載荷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