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趙斌宇)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產業結構現代化,既是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要求。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根據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基本原理,我們認為,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就是要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識經濟的產業結構,一個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經濟強國。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目標分析
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規模指標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包括GDP和工業規模等。但中國經濟的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大致處于世界中游,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目標分析,可以分層次進行分析。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理論目標
根據產業結構現代化原理,在21世紀,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理論目標有三個。目前,第一個目標是固定目標,第二個和第三個目標是動態目標。
第一個目標:完成第一次產業結構現代化,實現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產業結構和產業水平的主要指標達到1960年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第二個目標:完成第二次產業結構現代化,實現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
第三個目標:迎頭趕上世界產業結構的先進水平,成為知識經濟強國和知識經濟發達國家,全面建成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政策目標
一般而言,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政策目標包含三類目標:共性目標、個性目標和減少副作用。共性目標可以作為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評價指標,個性目標和減少副作用作為監測指標;有些指標很重要但缺少系統統計數據,可以作為觀察指標。
共性目標:完成兩次產業結構現代化,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產業結構的先進水平;同時產業水平和產業質量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世界經濟強國和知識經濟發達國家。
個性目標:形成、保持和擴展自己的特色,強化競爭優勢等。
減少副作用:減少環境污染、技術風險、國際風險和失業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