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王振紅)8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世界可持續發展報告研究組在京發布《2015世界可持續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我國首發的第一份針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科學與行動的專業研究報告。
據報告主編牛文元教授介紹,早在2012年,《世界可持續發展報告》研究組就開始規劃編纂我國首份《世界可持續發展報告》。《世界可持續年度發展報告》是一份連續性的專業報告,它將全方位地關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和進展,并以中國學派所獨創的理論與方法對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獨立的評價。
今天發布的《報告》認為,從2015年到2030年,是世界可持續發展“從認識走向實踐”、“從號召走向落實”、“從行動走向科學”的關鍵成長期。
牛文元教授指出,報告主要在以下6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第一,整體推出“可持續發展科學”的中國學派:總結出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兩大主線、三個元素、四個方向以及求取可持續發展內部邏輯自洽的“三度”原理。《報告》應用這些理論首次全面評價各國可持續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目標預期。
第二,應用獨創的可持續發展“拉格朗日點”理論,首次定量計算出世界代表性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間表”。
第三,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開放工作組”所擬并將提交聯合國特別峰會通過的17項目標與169個子項,以及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與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所做的專業評議,《報告》提出了自己的系列判斷。著重指出原目標設計“不分國別、不考慮發展階段、無選擇性排序、不明確共同而有區別責任”等的缺失,重新對全球五大類國家(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國家),提出了更具針對性、更加符合各國實際、具有優先次序排列的目標組合,這將對全球“后發展議程”的討論與確定起到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學方向”,獨立設計完整的指標體系,應用國際公認數據,在全球首次定量計算192個國家(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五,在全球第一次推出獨創的測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資產負債表”,并據此列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凈資產”雷達圖。
第六,對后發展議程可能遭遇的全球挑戰,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