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頻頻發生2002年,我國經歷了連續3年干旱之后的又一個干旱年,黃淮、華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旱情尤為嚴重。其中,廣東省有1300多座水庫干涸,30多座大型水庫比常年的水量少一半以上,有160多萬人飲水發生困難。
在遭受旱災的同時,部分地區又被暴雨洪澇襲擊。4月中旬,新疆伊犁河谷地區由于降水不斷,并多次出現中到大雨,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據統計,該地區死亡大小牲畜10萬多頭,直接經濟損失6億元。
全年,我國先后出現5次明顯的較大范圍的低溫連陰雨天氣過程,它使小麥灌漿進程減緩、分蘗期偏晚;水稻空秕率增加,發育期推遲;對棉花吐絮和纖維品質也造成不良影響,成為造成本年度農作物產量損失的主要氣象災害。
春季北方地區共受到12次沙塵天氣襲擊,其特點是強度高、時段集中、影響范圍廣,其中有4次為強沙塵暴天氣過程。頻繁出現的沙塵天氣給農牧業生產、交通運輸、空氣質量以及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不同程度地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去年還發生了熱浪、臺風、冰雹、凍害、雪災、大霧等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也有規律
據國家氣象局的有關專家介紹,雖然氣象災害具有很強的局地突發性,不太容易掌控,但它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災害性天氣的出現通常與局地地面情況有很大關系,就是說同樣的氣象條件可能因為地區的差異形成不同的天氣狀況。比如同樣是24小時內降雨25毫米,在我國東部地區會形成大雨,而在西北地區卻有可能出現暴雨天氣,造成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各類災害性天氣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規律。例如暴雨、冰雹、龍卷風等局地強對流天氣多發生在春末夏初,多為小區域局地反映;而臺風則多出現在夏季,但有時也出現在初秋。
災害性天氣還具有一定的時間性規律。它們通常在短時間內造成集中、強烈的影響和災害,比如說局地強降水,有時就發生在一兩個小時之內,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在局部地區也會出現持續性強降水,比如去年6月13日至18日在福建中北部出現的一次強降水過程。有些災害性天氣會持續較長時間,例如干旱,一年之中有可能出現春旱、伏旱、夏秋連旱、秋旱等干旱天氣,有時這種干旱還會持續幾年,形成長期干旱。
預報服務助減災
減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準確預報是關鍵。國家氣象局的專家稱,目前我國已形成比較完備的天氣預報網絡系統。國家氣象中心對于災害性天氣過程影響范圍、時間已經能夠提供準確率較高的預報,而且對天氣過程進行跟蹤、滾動預報,及時對前面的誤差進行修正。同時,國家氣象中心為地方各臺站提供指導預報,將其掌握的數值預報、中短期預報、降水預報等信息提供給地方臺站,以便他們根據當地的情況做出準確預報,有效服務于減災。
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保等部門與氣象部門的配合也為有效地防災、減災提供有利保證。面對氣象災害,農業部門可以根據氣象部門的災情預報做好防災準備,調整農作物種植計劃,把災害性天氣可能造成的損失盡力降低;對于高速公路交通,交通部門可以根據氣象預報及時做出是否封閉的決定,保證交通安全。
面對氣象災害,個人往往顯得比較無力。但專家提醒說,在某種氣象災害多發區,比如泥石流多發區,居民在建房時應該盡量避開泥石流慣常的流經區域,避免損失。在氣象部門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以后,有關部門組織搶險和疏散時,大家要給予配合才能夠保證安全,并有效地降低損失。(彭俊 朱雋)
《人民日報》 2003年0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