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生態環境
狀況
河南省地處我國東西南北過渡帶,地貌類型復雜,氣候變化多樣,旱澇災害頻繁,自然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承載力較低。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造林綠化成績顯著,農村環保工作得到加強,全省生態環境狀況趨向好轉,局部地區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全省生態環境問題仍較突出,具體表現在: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功能較弱,礦產資源重點開發區的生態破壞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種植養殖廢棄物排放量逐年增加,農村環境問題仍較突出。
氣候 2010年,全省氣溫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少。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8℃,較常年偏高0.4℃,已連續7年高于常年值;除春季氣溫偏低外,冬、夏、秋三季不同程度偏高。全省年平均降水量為782.7毫米,較常年偏多7%;冬、秋季偏少,春、夏季偏多。全省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比常年偏少262.1小時,已連續13年少于常年值;四季日照均偏少,其中夏季偏少明顯。總體看,2010年全省氣候條件正常,年內暴雨洪澇災害和低溫、凍害雪災較常年偏重,干旱和風雹災害較常年偏輕,農業氣候年景屬于偏好年份。
森林 全省林業用地面積502.02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370.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19%,森林蓄積1.29億立方米。2010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積27.71萬公頃,森林撫育和改造面積1.66萬公頃,義務植樹20914萬株,完成8370個村的綠化任務,全省已有102個(市、區)達到林業生態縣建設標準,現有林業資源每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7984萬噸。
綠地 截至2010年底,全省18個省轄市城市園林綠地總面積達到4.94萬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1.37萬公頃,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了33%、38%和9平方米。
風景名勝區 截至2010年底,我省已有11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3處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面積達34000多平方公里。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35個,其中國家級11個,省級21個,地市級1個,縣級2個,總面積73.48萬公頃。物種 全省有維管束植物近4000種,分屬198科、1142屬,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27種(國家一級3種,國家二級24種),列入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98種。已知的野生陸生脊椎動物520種,其中兩棲動物20種、爬行動物38種、鳥類382種、獸類80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種: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玉帶海雕、丹頂鶴、白鶴、白頭鶴、大鴇、小鴇、白鸛、黑鸛、金錢豹、原麝、林麝、梅花鹿。
濕地 全省濕地總面積110萬公頃(含水稻田44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6%。已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其中國家級3處。濕地保護區總面積26.81萬公頃,占全省濕地總面積(不含水稻田)的4.03%。
生態示范建設與農村環保 2010年,全省創建完成2個省級生態縣、100個省級生態鄉鎮、450個省級生態村;完成142個縣(市、區)畜禽禁養區劃定工作;對77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深入推進農村環保工作。
措施與行動
開展生態省創建,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省發改委、省環保廳聯合制定的《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實施方案》,開始編制《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
以生態示范創建為載體,以點帶面,引導廣大農民發展生態產業和綠色經濟,推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
嚴格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完成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加大對生態環境影響類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力度。抓好糧食核心區環保措施的落實,健全“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機制。
強化林業生態省建設,加強全省植樹造林工程,全年共落實年度林業生態省建設資金96.42億元,較上年增長22%;義務植樹5144萬人次;規范林木流轉秩序,建立林權交易機構;嚴格征占用林地定額管理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強化各項應急措施落實,全年發生的519起森林火災得到及時處置;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第十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
認真組織“世界濕地日”、“愛鳥周”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重要節日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保護野生動植物、關注生態建設的意識;切實搞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對保護區的建設管理進行檢查評估,制定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不斷提高自然資源保護能力;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