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09年自治區財政工作情況
2009年以來,受企業利潤下降和政策性減稅因素影響,前三季度全區財政收入呈現負增長。面對嚴峻的財政收入形勢,各級財稅部門始終保持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形勢,認真分析研究影響財政收支各項因素,嚴格收入目標管理,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健全依法治稅機制,加大稅收清欠力度,嚴格控制減免稅,確保各項稅收應收盡收。分類規范非稅收入征繳管理,加大重點非稅收入監管,努力挖掘增收潛力。與此同時,緊緊圍繞自治區改革發展大局,按照"保基本、保重點、保民生、壓一般"的支出安排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保證了事關自治區大局和長遠發展的各項重點支出,為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發揮財政調控職能,全力落實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認真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關于擴大內需相關措施,著力增加政府投資、落實財稅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支持擴大內需,促進自治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著力擴大政府公共投資。2009年,安排各類基本建設資金 282.8億元,比2008年增長1.3倍,創歷史最高水平,主要用于鐵路、機場、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抗震防災工程,以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農村沼氣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利用國家開發銀行開發性金融貸款12.5億元,支持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
著力拉動城鄉居民消費。安排資金35.3億元,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加大農資綜合直補、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保險補貼力度,增加農民收入;規范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積極落實二手房交易和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發揮財稅政策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提升。落實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拉動農村消費。
著力落實結構性減免稅政策。積極落實消費型增值稅,調整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降低了征收率,結構性減稅7.5億元,減輕企業稅負,促進企業增加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落實成品油稅費改革政策,公平稅費負擔,推動節能減排。取消和停征10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定促進烏魯木齊市商貿流通和旅游發展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收8.7億元。
二是立足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圍繞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作用,著力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鞏固農業發展基礎。2009年,自治區對"三農"總投入290億元,比2008年增加67億元,增長30%。安排資金118.6億元,主要用于農村公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沼氣、游牧民定居、廣播電視村村通、重大水利項目等建設方面,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安排資金8.6億元,按照"保糧、調棉、管果、促畜"的總體要求,重點支持高標準飼草料基地建設、畜牧業機械化轉場工作和"學生飲用奶計劃",促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支持林果示范基地、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和種苗建設,推動發展特色林果業;安排資金13.3億元,支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病險水庫治理;安排資金26.6億元,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建設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支持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治理土地沙化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安排資金2.3億元,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支持農業技術創新,促進區域性特色農業發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安排資金5.2億元,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和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促進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安排資金11億元,實施整村推進、到村入戶扶貧項目,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安排資金18.4億元,支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支持新型工業化建設。安排資金2.2億元,支持東疆地區煤炭資源勘查、伊犁河煤炭資源勘查、新疆深部找礦等重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安排資金1億元,支持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安排資金12.3億元,支持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關閉破產、分離辦社會職能,增強國有資本競爭力。安排資金12.6億元,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安排資金2.7億元,對出疆棉花、棉紗給予運費補貼,促進棉花、棉紡產業健康發展。安排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9.6億元,支持擔保機構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做好融資服務。安排資金0.6億元,支持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安排資金3.1億元,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支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各級財政以支持科技創新和推進節能減排為重點,支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安排資金6.6億元,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發展與成果產業化、科技富民強縣、科普惠農興村,提高經濟發展的科技水平;安排資金11億元,加強環保部門基礎能力建設,支持重點污染源治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農村環保行動和村莊整治,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高效照明惠民工程等,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