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頭腦簡單的孩子
馬云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云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云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云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云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2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云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云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云幸運地上了本科。
史玉柱:不爬山太另類
從初中開始,到18歲離開故鄉,史玉柱不為了什么,就為幾個要好的同學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覺得好像太另類,就養成爬山的習慣。”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懷遠縣城。“爸爸是懷遠公安局的,我媽媽是一個工廠的工人。”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1977年恢復高考,讓史玉柱開始認真學習,因為“學習可以考大學了。”此前,高中畢業,就‘下放’了。
18歲之前,史玉柱隨父親兩次見識過大上海的繁華。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層的國際飯店。“還有外灘。”“外灘的樓和懷遠的樓是不一樣的。非常洋氣。”此刻,盡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覺得他離大上海很遙遠。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
“從圖書館借到《數論》,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數學是那么得難。”和周圍同學比聰明,也讓史玉柱壓力很大。“尤其是長江以南的,成績好的并不想上清華、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們那個班里聰明人太多,學習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數學理想破滅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識到我做不成這件事情。”這是“我理想破滅的主要原因。”
理想破滅后的史玉柱開始跑步,培養各種愛好。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18里,然后,再跑回來,堅持了四年。
丁磊:第十名現象
我們在浙江省奉化中學找到了丁磊的足跡。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學習,成為當時高一(2)班56位同學中的一份子。江鴻跟他是同班同學。
在江鴻老師的記憶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學業平平,入學時在班內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當下“首富”名號很不對稱。“可喜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排名總有進步。不過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績同樣貌不驚人:他以高出重點分數線1分的成績有幸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只不過,這是丁磊喜歡的大學,他很早就被西部這所藏著大量電子類書籍的高等學府迷住了。
“教育界現在正熱衷探討‘第十名現象’,說的是,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成績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幾個,有望成為日后最出人頭地的一個。我現在想想,丁磊這個個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現象’的。”江鴻老師這么評價他的老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