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生活質量。繁榮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創作生產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產品,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精神境界。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要根據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穩步實施的要求,不斷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革除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加強對外宣傳,讓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營造客觀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
4.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對于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發展,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勾畫了美好社會的藍圖,指明了實現美好社會理想的正確途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探索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強調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我國社會的一些重大關系。鄧小平同志科學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江澤民同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強調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為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正確認識、全面把握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明了方向。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切實貫徹和體現。
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進一步營造平等競爭、共謀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大力營造鼓勵創造、尊重創造、保護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支持人們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方面的創新,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充滿蓬勃的創造活力。
要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從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從收入分配、利益調節、社會保障、公民權利保障、政府施政、執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實措施,逐步做到保證社會成員都能夠接受教育,都能夠進行勞動創造,都能夠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參與社會生活,都能夠依靠法律和制度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要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同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同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更新社會管理觀念,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改革創新,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對全社會進行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體系。要更加重視和善于發揮村民自治、社區自治組織、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等的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在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中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和諧因素的過程。隨著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社會出現了人民內部矛盾多發多樣的狀況。這是我國社會深刻變革中難以完全避免的現象,關鍵是要正視矛盾,提高解決矛盾的本領,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處理矛盾的體制機制。要深刻分析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原因,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暢通群眾的訴求渠道,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堅決依法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著力避免因決策失誤和工作不當引起群眾不滿和抱怨。要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堅持依法辦事、按照政策辦事,既依法維護群眾正當權益,又依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5.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積極因素
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幫助人們干好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民族問題始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民族工作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做好僑務工作。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方針成功地付諸實踐。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妥善處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發展的問題,實施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的經貿關系安排,確定了多項支持香港、澳門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政策,努力保持香港、澳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加強內地同香港、澳門在經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游、資訊等服務產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門發展旅游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不斷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在香港、澳門取得更大成功。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香港、澳門事務。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推進兩岸關系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胡錦濤同志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的四點意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要貫徹實施《反分裂國家法》,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個主題,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加強與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臺灣各黨派的對話和交流。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促進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密切兩岸經貿關系,推動全面、直接、雙向通郵通航通商,爭取逐步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鼓勵和推動有利于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系的其他活動。依法保障臺灣同胞正當權益,竭誠為臺灣同胞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