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如何根治“食品安全焦慮癥”
??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為今年兩會熱點話題
“食品安全不是個小事情,一方面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現在很多中國人紛紛搶購洋奶粉,到了國外超市就奔著奶粉專柜去,大包大包地買。本國消費者的不信任讓外國人開始質疑中國的誠信環境,也給國外廠商借機哄抬價格的機會。”在3月4日下午的民盟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張圣坤的一番慷慨陳詞,引發了在座委員的熱議。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對食品安全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法制,嚴格標準,完善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監管執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重拳頻出。但是,普通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焦慮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兩會期間,記者走訪了不少委員,他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獨特視角,提供了一些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真知灼見。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
據悉,此次民建中央的政協委員以集體名義向大會提交了一份提案,認為必須從制度層面上改革創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該提案建議,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完善現有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健全的法律體系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要素。”該提案指出,在世界范圍內,歐盟的食品安全監管之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因為歐盟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制定詳細、執行到位。借鑒歐盟的經驗,我國應該在實踐中對《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加以細化和具體化,且確保執行落實到位。
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溫思美委員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在于監管部門權責不明,造成了“誰都管、誰都不負責”的局面。對此,民建中央建議,應在國家層面形成較為完善的、系統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在全國統一執行,同時明確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主觀上故意瞞報、不作為、隱瞞信息的,要追究法律責任,嚴格執行問責制。
同時,食品安全監管又是一個日常而普通的公共事務。對此,政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通誠資產評估公司董事長劉公勤強調,食品安全監管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方面。
建立全過程產業鏈監控體系
“我是搞農業的,對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非常關注。目前我國只是注重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檢驗,對之前的過程不重視,建議應對4個環節的安全進行檢驗:一是土壤質量、生產基地的安全;二是生產過程中物資投入的安全,如農藥、飼料、灌溉水的安全等;三是生產管理中的安全;四是進入市場時的檢測。抓好食品安全,土壤安全是基礎,建議盡快對土壤耕地的保護進行立法。”政協委員、西南大學圖書館館長謝德林在3月5日小組討論時提出的食品安全監管容易忽視的幾個環節,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從企業自身的角度提出,食品企業在發展壯大中,不能忽視產品供應鏈的質量監控。“從生產資料如水、土壤、飼料開始,就應該加強監控,不能等到進入市場時再檢測。”
很多委員在討論中建議,要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盡快著手建立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的產業鏈監控體系,在如何扭轉基層監管乏力和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上做文章。
及時提供更透明的信息
“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政府對民眾生活的關切之心,體現了政府對群眾意見的認真態度。近幾年來,經常會有一些輿論熱議的問題,如轉基因食品、牛奶問題等,讓民眾不知所措。”3月5日下午,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府參事室主任張嘉極在發言中指出,政府應該對此多研究,及時給民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讓民眾有更準確的判斷。
政協委員、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穆可發認為,要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特別是提高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要強化對農村小企業、小作坊的管理,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的監管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張澍則提出,“毒”的確是從嘴里吃進去的,但是很多“禍”也是從口里講出來的。他所指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渠道問題。“前不久傳出的蘑菇含有熒光劑的消息,竟然是北京的一個小學生監測的結果,引發了市民的恐慌,這說明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信心很脆弱,一件小事就能引起大的混亂。”張澍委員認為,要把食品安全問題真正解決好,必須有專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渠道,由真正有監管權力和資質的部門負責對外發布相關信息。
政協委員、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賈幼陵的發言則敲響了警鐘: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要警惕和重視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美國的激素牛肉在上世紀60年代給法國兒童帶來的危害,使得歐盟寧可支付高額關稅賠償也堅決抵制進口。食品安全問題涉及社會穩定,應十分小心,尤其要加大對進口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本報記者 羅 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