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傾聽,耳機最動聽!”讓人心動的耳機廣告詞,不少學生信以為真,MP3、MP4、手機插上耳機就“隨身聽”,很酷很帥的樣子,實際上卻潛藏著早聾10年的危險。記者近日在各大醫院采訪中發現,近期出現暴聾癥明顯增多,初步估計增長兩成左右。
暴聾癥增長兩成
前幾天,大學生小王來到江門中心醫院耳鼻喉專科求診。據小王說,她平時在學校經常聽MP3,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戴上耳機聽一陣子音樂,常常是mp3還在放著音樂,她卻已經睡著了。寒假期間,聽MP3時間更多了。寒假放了10多天時,她就發現自己的耳朵開始有鳴音,聽東西時常不清楚,要別人重復很多遍。后來發展到全身的神經系統都出現異常癥狀,經常頭暈頭痛,難以忍受。甚至耳朵一碰就痛,嚴重影響到她的學習和生活。經過醫生的音叉檢查和純音測試,發現她的聽力已經比常人下降了40分貝。經過醫生對其耳部神經的營養和抗水腫治療,現在病情已經好轉很多,大部分的癥狀都已消失,可以正常生活。
類似小王這種情況最近在江門市各大醫院比較集中,從專業醫學術語而言,這種癥狀稱為“暴聾癥”。據不完全統計,無論是自行來就診或是家長陪同就診,小王等同學患上“暴聾癥”至少增長兩成。
據了解,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早在幾年前已經開設了“暴聾癥”門診專科,對“暴聾癥”研究比較深入,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后前來就診市民比春節前翻了幾倍。
學生:使用MP3頻率高
一連數天,記者在蓬江勝利路一帶觀察。記者發現,寒假補課的畢業班學生放學回家,他們一邊騎著自行車一邊塞著耳機聽音樂,還不時松開雙手隨著音樂節奏“起舞”,偶爾汽車鳴聲提醒孩子們讓路,他們卻毫無反應,當汽車“呼”地擦身而過時,孩子們直拍胸口,“好險”!
大學三年級學生小陳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大學學生使用MP3、MP4的頻率很高。40人的班級只有幾個同學沒有MP3、MP4。看書、吃飯,睡覺都塞著耳機,這似乎已成為目前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在新會一家中學做抽樣調查發現,一個班60人,至少有40人以上常常用MP3或者MP4聽音樂。學生小黃認為:“100多元都能買一部2G的MP3了,感覺‘酷酷’的,到哪都可以聽。”
家長: 對噪音性耳聾缺乏認識
對于孩子常使用MP3、MP4,家長們看法如何?在江門市政府機關上班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她的女兒上初二了,三年前她已給女兒買MP3。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換代,女兒用過的MP3、MP4已達六個。“孩子總是喜歡攀比,每天吵著要買,有時候一聽就幾個小時,雖然常告誡她不能長時間使用,但孩子很難聽進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家長自身不使用耳機,對其沒有深入了解,從未想過長期使用耳機可致噪音性耳聾,誤以為這是孩子們娛樂的一種方式,輕視其危害性,不以為然。
醫生提醒 短暫失聰會演變成永久失聰
據江門人民醫生耳鼻喉專科一陳姓醫生向記者介紹,日前的一名做話務員的女子到醫院就診,由于平時長時間帶著耳機,有時摘下耳機都會耳鳴,甚至短暫失聰,當時以為是一時沒有適應過來,就沒有重視。但隨著工作負擔的加重,她發現自己的耳朵時常出現耳鳴、聽力模糊不說,還伴有失眠心煩,生理周期紊亂等癥狀。經醫生診斷,發現她是因為長時間佩戴耳機,造成耳部供血嚴重不足,并造成耳部細胞水腫。如果不及時治療,類似話務員等職業人員很容易患上“職業性失聰”,若仍處于嘈雜的環境中,該名女子就會逐漸由短暫失聰演變成永久的失聰。
耳朵毛細胞不可再生
五邑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生黃潔明告訴記者:“耳機、播放器等是噪音性耳聾的殺手,長期不合理使用會損害聽力,使聽力在未達到老年就開始衰退。不恰當使用各種類型播放器,青少年早聾10年并不是危言聳聽。”
黃主任告訴記者,人使用耳塞聽聲,聲音能量直接到內耳(耳蝸),沒有經過外耳、中耳的消解,時間一長就會損害到內耳柔弱的毛細胞。據他初步統計,門診中內耳毛細胞、神經受損的感音神經性耳聾病人占到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內耳里的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感音神經性耳聾基本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聽小骨斷裂可以重接,耳膜穿孔可以修補,但是人類耳朵的毛細胞是不能長出新的來,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損害。”
護耳小貼士
1.音量勿超最高檔60%
普通的MP3、收音機、CD,聲音調到最高檔時會超過130分貝,音量等同噴氣式飛機起飛聲音。而人類耳朵感覺舒適的音量不宜超過75分貝。播放音樂電器選擇的音量檔以不超過60%較為合適。
2.使用耳罩式耳機
長時間帶耳塞式耳機,直接刺激耳部神經,造成耳部供血不足,而耳罩式的耳機通過從外部搜集聲波,使用者無須提高MP3的音量與雜音抗衡,較能保護聽覺,會相應緩解耳部壓力、供血不足,但也不可長時間聽。
3.聽歌、進“的廳”、唱卡拉OK時,每45分鐘要休息一下。
90分貝 不可超過8小時
93分貝 不可超過4小時
96分貝 不可超過2小時
99分貝 不可超過1小時
102分貝 不可超過半小時
105分貝 不可超過15分鐘
108分貝 不可超過7.5分鐘 (劉妍 黃曉紅 陳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