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新聞辦公室主任鄧海華近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就規范入學、就業健康體檢中乙肝檢查項目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討論后形成共識:專家認為,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兩對半”不會影響他人健康。目前,衛生部有關部門正在依據上述共識制訂指導性意見。
就在一個多月前,中國網發布的《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當中,超過98%的人認為歧視存在。其中,45.2%的人認為社會對乙肝歧視非常嚴重;認為沒有歧視的人僅占1.9%。
乙肝歧視由來已久
今年9月16日上午,杭州江干區人民法院九堡法庭公開審理一起特殊侵權案。乙肝病毒攜帶者小郭求職落聘后,將用人單位提供體檢的定點醫院告上法院,理由是對方未經同意擅自外泄體驗結果,導致他被用人單位棄用。小郭坦言,自從醫院泄露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后,他找工作處處碰壁。
事實上,社會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由來已久。這些歧視給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帶來了嚴重影響。不少人在升學、就業乃至社交等方面因受歧視而屢遭拒絕和挫折。
有關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至少有8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而我國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攜帶率達10.34%,即我國約有1.2億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盡管人群數量如此龐大,但社會上相當多的人對乙肝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缺乏足夠了解,加之少數醫療機構為了私利過度渲染和歪曲乙肝危害,這些都使得不少人談乙肝色變,致使乙肝病毒攜帶者長久以來遭遇廣泛而公開的歧視。
缺乏有效法律保障
鄧海華在發布會上同時表示,當前社會上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誤解主要是由于人們對乙肝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乙肝是血源性傳播性疾病,不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乙肝病毒。衛生部頒布的《預防控制乙肝宣傳教育知識要點》中明確指出,乙肝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人們所謂的“小三陽”、“大三陽”乙肝病毒攜帶者無需經過特殊治療,只要定期復查就可正常生活。
然而,由于長久以來形成的社會偏見,乙肝歧視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在就業方面,乙肝病毒攜帶者更易遭遇不公正待遇。《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4.1%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認為感染乙肝對求職影響最大;12.8%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感染乙肝對入學的影響最大;認為感染乙肝對婚戀、生育影響最大的人分別占38.7%和38.2%;而有32.7%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則覺得感染乙肝對社交的影響是最大的。
這其中,對于乙肝基本常識缺乏了解、相關法律制度仍存在缺陷等是導致公眾和用人單位產生歧視的重要原因。《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問及你認為切斷乙肝傳染最有效的方法時,80.2%的人認為是注射乙肝疫苗; 10.3%的人則認為要注意個人衛生;7.4%的人認為是不跟乙肝病毒攜帶者親密接觸;2.1%的人表示不清楚如何切斷乙肝傳播。
此外,目前法律和制度層面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權利保障相對滯后。盡管我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都體現了反對就業歧視的精神,包括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然而在法律制度安排上卻缺乏行之有效的舉措。
《就業促進法》第30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2007年5月18日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衛生部聯合下發的《關于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利的意見》,明確了政府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就業權利,嚴格規范了用人單位的招、用工體檢項目,要求堅決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隱私權,維護其合法勞動權利。
然而這些有關法律對于用人單位違法責任的規定均較為原則,各地做法差異很大,實踐中表現為“雷聲大、雨點小”。北京市律師協會公益法委員會委員沃興偉律師認為,用人單位因歧視受到的法律和經濟懲罰實際很輕。尤其在一些行政訴訟案件中,判決結果經常是有關單位對歧視行為無需承擔任何法律和經濟補償責任。在當前金融危機下,由于就業環境依然嚴峻,用人單位在職場上處于強勢地位,這也客觀上“縱容”了就業中乙肝歧視的發生。
消除歧視任重道遠
2009年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的研究生雷闖,在浙江領到了編號為“06988”的食品衛生類從業健康證。這是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首次獲得食品衛生健康證。
盡管有此舉,但專家、學者們指出,消除乙肝歧視之路依然漫長。
除了進一步普及乙肝常識之外,采用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法律制度來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合法權益,顯得尤為迫切。
最近有媒體發表了一篇署名為“一個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對于解決乙肝歧視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出:要徹底扭轉乙肝歧視局面,不能只是禁止“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檢測”,而應由衛生部出臺《禁止非醫學需要的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的規定》,明確只有肝功能異常或主任醫師開單注明醫學需要才可進行乙肝檢測。該人士認為,這對于“遏制社會上泛濫的乙肝檢測,遏制用人單位肆無忌憚地要求出示乙肝檢測報告”是一個較有效的舉措。
著名民間乙肝維權人士陸軍也表示,要從根本上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受歧視,就要從隱私保護入手,禁止不必要的強制性乙肝篩查檢測。這種做法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至于乙肝病毒攜帶者在遭受就業歧視時的維權途徑,沃興偉律師介紹,根據法律規定,他們可首先向負責監督檢查的部門(主要是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由其作出糾正措施。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受害者可根據《就業促進法》第62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外,一些社會學家和心理專家指出,要真正消除乙肝歧視,遠非只是刪除體檢中的某個指標和頒布一些政策和措施那么簡單,人的觀念轉變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只有通過媒體和政府有關衛生教育渠道持續不斷地普及知識,進行反歧視宣傳,營造升學、就業乃至社會交往的良好環境,同時,還必須多管齊下,保證制度和法律的可行性以及相關執法檢查和輿論監督的及時有效,等等,才有可能真正消除乙肝歧視。(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