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10時,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在新聞發布廳1廳舉行北京市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盧映川、市教育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線聯平、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鄧小虹、市民政局副局長聶志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新聞發言人宋豐景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盧映川介紹了北京社會發展的總體情況。他說,社會發展直接關系著人民的福祉。堅持統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廣大市民共享發展和改革的成果,是我們多年來始終堅持的發展戰略和基本政策取向。2001年申奧成功以來,北京市在致力于抓住辦奧機遇、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把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完善社會發展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擴展社會公共服務,全市社會發展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的新變化。
一、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全面建立,勞動就業保持在高水平。
就業關系著每個市民的個人發展和家庭幸福。2007年,北京市政府推出了一項重要措施---“零就業家庭”幫扶計劃,即通過就業援助方式,保障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去年共幫助了10639戶,在全市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今年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建立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機制,對新出現的“零就業家庭”,力求“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
像這樣的就業促進政策措施還有很多。過去七年來,北京市始終把創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個人發展機會作為基本的施政方針,把實現充分就業作為政府重要的調控目標,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比如,加強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實施了“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尤其是重視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培訓,促進向城鎮流動和就業,七年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在120萬人以上;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并覆蓋到每一個社區和鄉村,為初次就業者和失業者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注重公益就業崗位的開發,為年齡大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機會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全市就業始終保持了高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多年來平均在1.86%左右。
二、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是讓每個市民的生活都能有可靠未來、不為人生特定階段的困難和風險所困擾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過去七年來,北京市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的基礎上,把推進社會保障廣覆蓋和提高保障水平作為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在建立社會保險體系、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陸續推出了許多重大政策措施,努力促進人人享有社會保障政策目標的實現。
2007年,北京市實施了城鎮無醫療保障的老年人和學生兒童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今年又將城鎮勞動年齡內的無業居民納入了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加上此前已經建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至此,全市已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保障每一位市民老有所養,今年本市又出臺了一項重大政策,為全市城鄉70萬60歲及以上的無養老保障的老年人每月發放福利養老金。這項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全市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全覆蓋。
此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女工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都已建立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覆蓋全市居民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并形成了與價格變動相應的標準調整機制,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市級財政社會保障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由2001年的13.78%提升到2007年的18.66%,社會整體福利狀況顯著改善。
三、擴展社會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的享有水平不斷提高
現代政府是服務型政府。過去七年來,北京市始終致力于實踐這一理念,把擴大社會公共服務供給、更好的滿足市民需求,作為制定和實施社會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并堅持以人為本,注重面向社區、面向鄉村、面向市民,力求使廣大市民在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在加強教育服務方面,以建設學習型城市為目標,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從法制和政策上保障為每個人的人生起點和一生發展創造提供充分的、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大力推進義務教育的均等普及,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7%,比2001年的45%提高了12個百分點,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市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方便的學習環境。
在改進醫療衛生服務方面,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為中心,著力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及應急機制,擴大基本醫療服務可及性。為方便市民的看病就醫,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市城鄉啟動實施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按照服務人口比例和區域覆蓋半徑,進行衛生服務網點設置,累計投入30.6億元,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城鄉覆蓋。與此同時,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建立居民家庭醫生制度,發放市民健康手冊。在這些措施的作用下,城鄉醫療服務的便利性明顯增強,市民的整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80.24歲,比2001年提高了4.39歲。
在提供文化體育服務方面,積極適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大力推進公益性的文藝演出和電影放映進社區、進鄉村,加強社區體育健身設施普及,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完善市民應急救助服務方面,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緊急救助服務系統和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并使網絡覆蓋到了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同時,還通過開設城市廣播電臺、設立政府公共服務網站以及報紙、電視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市民的溝通和互動,及時傾聽市民的聲音,回應市民的訴求。
過去七年奧運籌辦的過程,同時也是北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七年來的實踐表明,奧運籌辦對全市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首先,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為社會整體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加快社會建設、改善公共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二,創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個人發展機會。七年來,全市就業崗位從2001年的628.9萬個增加到2007年的942.7萬個,平均每年增加就業崗位44.8萬個。第三,促進了城市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廣大市民從中得到了實惠,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產品都得到了豐富和擴展,便利性大大增強。第四,增進了社會和諧,奧運籌辦凝聚了各民族、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心愿,促進了相互交流和溝通,促進了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素質的提升,成為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籌辦奧運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僅已經顯現出來,而且在今后還將會繼續顯現。
盧映川說,再過六天,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就要在北京開幕了。展望今后更長的一個時期,北京仍然處在現代化、城市化、國際化的發展進程中。致力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的發展宗旨,我們將在謀求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繼續把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社會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擴大社會公共服務,增進社會融合,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