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廉價藥并未大面積短缺 短缺藥品僅有20種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10 日 |
|
在公眾的印象里,廉價藥短缺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一項報告則顯示,廉價短缺藥品確實存在,但數量占極少數。而且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和輿論普遍認為的“政府降價”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
停售短缺藥品僅有20種
2007年5月,發改委委托中國價格協會、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課題組開展了廉價短缺藥品價格問題的專題調研。
為全面了解市場上短缺藥品情況,課題組將2002年以來所有見諸媒體報道的短缺藥品信息進行收集,再請全國10個省市114家醫療機構(包括從三級甲等醫院到鄉鎮衛生院的各級醫療機構)填寫其短缺品種清單。然后根據匯總結果,到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湖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安徽華源醫藥股份公司(安徽太和藥品市場)3家大型醫藥公司進行調研,并對相關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進行訪談,確認上述藥品的實際供應情況。
研究表明,廉價短缺藥品確實存在,但屬于個別現象。2002-2007年6月,媒體和地方醫療機構報告的疑為短缺的藥品合計為286個品種,其中西藥的品種為246個,占86%,中成藥品種40個,占14%;屬于政府定價的有188種,占66%,屬于企業自主定價的有98種,占34%.課題組通過規模較大的3家醫藥公司2006-2007年上述286個品種實際的經銷狀況進行了核實。結果表明286種藥品中,市場正常經銷的品種有272個,占總數的95%;沒有經銷的只有14個品種,占總數的5%.同時,有6種藥品雖有供應,但是靠消化庫存維持,生產經營企業缺乏積極性,存在短缺風險。
以藥養醫等因致廉價藥短缺
發改委分析指出,導致廉價藥品短缺的原因很多,一是被更先進的藥物代替、市場容量小,產需信息嚴重不對稱等自身特性導致廉價藥品市場規模不斷縮小。二是在“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下,醫院傾向于選擇價格較高的品種,使得質優而價廉的藥品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逐步退出市場。三是一些地方在招標過程中以藥品價格作為藥品中標的主要依據,人為設置價格門檻,過度壓低中標價格,企業被迫放棄市場。即使中標藥品,因購銷合同沒有規定采購數量,經常出現棄標、廢標現象,容易導致一些廉價藥品區域性短缺。此外還有缺少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支持、藥品儲備制度不完善、國家政策調整缺乏相關配套措施等因素共同導致。
企業呼吁政策傾斜廉價藥
廉價藥本來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必需品,但其面臨的上述問題,卻讓這些藥品瀕臨退市邊緣,也讓老百姓感受到“一藥難求”的無奈。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建立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政策,保證廉價藥物的生產、供應和使用,成為當務之急。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科倫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革新建議,國家應盡快建立藥品儲備制度,對需求不穩定的藥品,納入國家儲備范圍,保證急救、罕見病用藥的臨床供應;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也必不可少,目前國家只有基本用藥目錄,而在藥品注冊、生產、采購、配送和使用方面沒有制度保證,配套政策亟待完善。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平指出國內部分廉價藥品由于利潤低,廠家不愿意生產的現象應引起重視。他呼吁,在對部分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進行定點生產的同時,應制定更加科學的藥品定價和招投標政策。青海制藥負責人則希望相關部門在制定定點生產政策之后能夠幫助企業打通銷售渠道。(李亦菲/南方都市報)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