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近日,隨著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2011年業績報告的相繼出爐,各大銀行在去年都賺得盆滿缽滿,四大銀行的凈利潤總額達到6301.67億元,相當于每天賺17.26億元,繼續引領中國上市公司最賺錢的行業。然而,在當前實體經濟增速下滑,各行業利潤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銀行業卻保持利潤高增長,使近期圍繞“銀行暴利”的討論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息差信貸規模致高利潤
銀行業是否存在暴利爭論聲未息,四大銀行最近公布的業績數據無疑成為銀行業驚人盈利能力的最好證明。作為“全球最賺錢銀行”,工商銀行去年實現凈利潤2084億元,較上年增長25.6%,蟬聯冠軍;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去年凈利潤為1694.39億元,增速達25.48%;中國銀行排名第三,實現凈利潤130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1%;相對利潤最少的農業銀行,增幅卻是四行中最大,同比增長28.5%,并且凈利潤達1219.56億元。
銀行業的高利潤從何而來?仔細分析四大銀行的年報不難發現,利息差仍是銀行業最大收入,占其總利潤比例的七八成,是其賴以生存的利潤來源。農行對利差業務的依賴程度最高,實現利息凈收入3071.99億元,同比增長26.86%,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81.3%。建行和工行利息收入占比分別達到76.70%和77.08%,即使是利息收入占比最小的中行也達到了69.5%。
“息差和信貸規模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我國銀行業的高盈利。”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分析銀行業高利潤時表示,雖然我國的凈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于銀行信貸在我國的資金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銀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貸投放的規模,因此造成當前銀行業高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