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和QDII對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答: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是一種資本市場開放模式。QFII作為過渡性制度安排,是那些貨幣沒有自由兌換、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實現資本市場有序開放的特殊通道。印度、韓國、臺灣地區在證券市場開放初期都引入了QFII制度。QFII制度是一種資本管制措施,通過限制國外資本流入規模和流出速度,進而限制外國資本對一國國際收支和金融市場的異常沖擊,降低開放過程中的風險。從制度設計來看其核心內容包括:資格條件的限制(準入門檻)、投資規模的限制(投資額度)、投資通道的控制(專用賬戶)和資金匯出入限制(鎖定期),都是廣義范疇內的資本管制措施。現行QFII管理框架是,中國證監會負責QFII資格的審定、投資工具的確定、持股比例限制等。外匯局負責投資額度的審定、資金匯出入和匯兌管理等。
簡單地講,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就是QFII反向制度,管理內容同樣包括資格條件、投資規模、投資通道和資金匯出入。目前QDII主要包括三類機構,即: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保險公司(資金境外運用)和基金管理公司。QDII管理基本框架是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負責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境外投資業務的市場準入,包括資格審批、投資品種確定以及相關風險管理,外匯局負責QDII機構境外投資額度、賬戶及資金匯兌管理。
據外匯局統計,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批準88家QFII機構的總投資額度為170.70億美元,批準76家QDII機構的總投資額度為642.62億美元。
到底有多大規模的“熱錢”流入境內,目前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能否有效阻擊這些“熱錢”?
答:目前,國內外對“熱錢”沒有統一的定義。在一個資本完全開放的國家,以短期投機為目的快進快出的資金通常被稱為“熱錢”。而中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實現可兌換,“熱錢”流出入時往往披著合法的外衣,比如通過經常項目、外商直接投資、個人等渠道流動。所以,資本管制下的“熱錢”和資本完全可兌換下的“熱錢”,有著完全不同的語境,不能盲目套用。
關于“熱錢”規模有許多估算方法。當前,社會上最流行的是所謂“殘值法”,即用新增加的外匯儲備減去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差額被算作“熱錢”。已有許多學者指出,這種方法不夠科學,漏掉了一些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如個人的外匯收入,國內企業在境外上市籌集并調回國內的資金等。另外,我國外匯資產規模較大,無論是國家的還是社會的,相應的外匯資產收益需要在計算中扣除。此外,我國外匯儲備以美元為報告貨幣,而外匯儲備幣種是多元化的,包括美元、歐元、新興國家貨幣等多種貨幣,幣值變動或資產價格變動對外匯儲備的影響,也應在估計熱錢規模時考慮進去。
總的來看,跨境資金流動分為合法合規的流動和違法違規的流動兩種。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大部分是合法合規的,是合理的,是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釋的。但也不排除部分違法套利的資金混入。
為嚴厲打擊“熱錢”等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從2010年2月開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13個外匯業務量較大的省(市)組織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主體、重點渠道“熱錢”流入進行查處,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專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防范“熱錢”是外匯管理部門的職責之一,同時也需要各方配合,標本兼治。下一步,外匯局將對查實的違規案件依法給予處理,并將積極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發揮監管合力,不斷提高應對和打擊“熱錢”流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近期外匯局將會出臺哪些政策?如何實現防范風險與促進便利并舉?
答:針對今年以來的國際收支形勢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要求,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改進外匯管理,推進外匯市場建設,防范跨境收支風險,具體政策如下:
一是推進貿易便利化。在實施進口核銷制度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出口核銷制度改革,使合規企業的正常出口收匯業務基本退出現場核銷程序,從而便利企業貿易項下收結匯,減輕企業和銀行負擔。
二是推進投資便利化。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有序拓寬對外投資渠道。
三是繼續加強對“熱錢”等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的監測分析和打擊。加大對違規資金流入的查處和懲罰力度,對地下錢莊、網絡炒匯等外匯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打擊行動,對“熱錢”流入形成一定威懾力。同時,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跨境資金流出入應急預案,形成對資本流出入的雙向監測、預警與應急反應機制,密切防范國際收支風險,切實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四是促進外匯市場發展,進一步發揮外匯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防范中的作用。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提高外匯交易清算效率。加大外匯市場產品創新力度,繼續支持多種主體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