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19日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在近段時間國內外對人民幣匯率頗多關注的情況下,央行這一表態不同尋常。那么,應該如何看待當前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這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及經濟運行會帶來怎樣影響,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匯率政策重回常態
“此次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意味著中國匯率政策結束了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特殊階段,重回常態。”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相比2005年至2007年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呈現緩步走高的態勢,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則相對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
外匯市場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較長一段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圍繞在6.83元上下浮動,彈性也相對趨弱。以今年一季度為例,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基本上在6.81至6.85元的區間內運行。
就金融危機期間的匯率政策,央行新聞發言人20日特別表示,這符合我國經濟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國經濟較快實現穩定和復蘇。
需要強調的是,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這無疑是中國對全球經濟復蘇作出的巨大貢獻。李稻葵著重指出,對金融危機之中我國采取的匯率政策,國際上的主要國家也給予了充分認可。
李稻葵表示,當前實施進一步推進匯率改革,這是國家從大局作出的準確抉擇,時機選擇得當。“當前經濟維持V形反轉態勢,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國內經濟重點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而國際經濟繼續復蘇,總體看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會繼續惡化,全球經濟不太可能二次探底。在這個大背景下,選擇進一步匯率改革,回到匯率政策的正常軌道,當前無疑是最佳時機。”
“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在抵御金融危機的沖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相對穩定只是一個短期應對措施。目前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匯改機制進一步推進的外部基礎已經形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志杰認為。
今后人民幣匯率維持雙向浮動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央行此舉向外界傳遞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將繼續遵循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這意味著繼續延續此前確定的匯改思路,總體方針不變。”丁志杰說。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改革書寫了我國金融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自這一天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隨著這項制度的實行,人民幣也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逐漸形成。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顯示,2005年匯改以來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1.24%,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9.34%,對日元匯率累計貶值0.49%。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匯改以來至2010年3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4.33%,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8.28%。
就今后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李稻葵表示,總體來看我國國際收支比較平衡,未來人民幣匯率應該是一個雙向浮動的態勢,人民幣匯率不會一次性大幅升值。“但歐元是否惡化,也是決定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的一個關鍵因素。”
不過,與金融危機期間相比,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會進一步增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已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央行新聞發言人2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會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與此同時,“要確保匯率波動幅度可控,防止市場力量引起人民幣匯率超調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