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A股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當日,有61只股票型基金的跌幅超過上證綜指5.79%的跌幅,占據全部股票型基金的30%以上。顯然,這一數字在佐證基金重倉股比大盤更受傷的同時,也告訴人們基金仍然是高倉位。或許在許多板塊上,基金已經成為最后的多頭。
抱團取暖 基金站最后一班崗?
“基金的風險比股市小。”這句話也有不對的時候。
據和訊基金的數據顯示,8月17日,190只股票型基金中,有61只跌幅超過上證綜指,這一比例接近整個股票型基金的1/3。跌幅超過5%的股票型基金更高達139只,占據全部股票型基金的73%。
混合型基金也沒能幸免,有23只基金的跌幅超過滬指跌幅。其中,景順長城公司治理、嘉實量化阿爾法、天弘精選三只基金,8月17日的跌幅更超過7%。
“這一跌幅說明,至少有30%的基金仍然是高倉位的,沒有選擇減倉。”民族證券分析師劉佳章表示。
信達證券基金行業分析師李琛也表示,至今也沒有聽到基金大幅主動減倉的消息。“他們可能是沒來得及跑出來,結果現在也就不愿意跑了。”
“在撤退上,基金比散戶、私募基金更沒有效率,因為他們持股過于龐大,一旦選擇出逃,很可能導致該只個股直接跌停。結果不但跑不出去,而且基金凈值也會大受影響。”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但是,盡管有大量的基金不愿意撤退,基金重倉股仍然遭受到嚴重損失。以房地產板塊為例,在基金下半年投資策略中,幾乎都將房地產作為下半年的投資重點。但是8月17日房地產板塊暴跌8.43%,基金“抱團”也沒能在這個板塊中起到“取暖”的效果。
這或許從一個方面表明,目前在房地產、有色金屬等幾個基金鐘愛的板塊中,只有基金在唱獨角戲,其余資金則早已撤退。數據也顯示,在基金資金大量流入時,散戶資金呈凈流出狀態;保險資金和社保基金目前則成功快速撤退。采訪中,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他離開市場已經超過一個月了。
下一步,減倉還是加倉?
不過,這并不能定性基金在這輪投資中是失敗的。
“投資者應該分清楚基金和散戶的區別。對于私募和散戶而言,由于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因此更為注重短期風險。而對于基金而言,由于追求的是相對于大盤和其他基金的相對收益,因此投資理念更為長期,一時的下跌并不值得關心。”劉佳章表示。
他也以房地產為例。“目前看來,房地產確實跌幅慘重,但是如果基金認為未來三年房地產行業的盈利將快速增長,房地產牛市沒有結束,那么即使股票暫時下跌,基金也不會賣出股票,因為今天的高點可能在3年后成為很低的低點。我認為,部分基金甚至可能選擇在合適的價位加倉。”
然而,基金業績的壓力仍然存在。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表示,國內基金一直重倉股票,但一些基金經理在巨大的業績考核壓力下不得不減持倉位。而且隨著股市下跌,基金贖回的壓力也會增加。因此,下一步基金是隨著大盤下跌而減倉,還是選擇“抄底”仍然是個難題。
基金又到買點了嗎?
對部分投資者而言,基金的單日跌幅超過大盤應該讓他們警惕:基金從來就不是只賺不虧的,購買基金之前應該詳細評估風險。
“很難說哪只基金一定會跑贏大盤或者跑輸大盤。”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對于股票型基金,投資并沒有很大的差異化。甚至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因此投資者購買基金之前,應該詳細評估自身風險。
“基金只是一個投資產品,是針對特定人群的。如果是一個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在行情好的時候可以選擇混合型基金,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而如果是一個能夠承受很大風險的投資者,并且認為總體趨勢A股一定是上升的,那么就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
換句話說,投資者不能控制基金的風險,惟一能夠控制的只有自身的風險。(陳潔)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