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新股發行的“行政性暫停”正在成為業內的共識,“關注市場意見,把握節奏”監管理念仍將保留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記者昨天在采訪中就了解到,曾經在我國新股發行史上數次出現的“行政性暫停”現象,今后有望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關注市場意見,把握節奏”,仍將是監管部門在新股發行階段實施有效監管的重要手段。
在我國證券市場十九年的發展歷史中,曾出現過7次“行政性暫停”現象。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行政性暫停”作為監管部門的一種有效監管手段,在維護市場信心,保護投資者利益,穩定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這一方式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總裁肖風表示,此次發行制度改革,為“行政性暫停”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將政府出面對新股發行的停和開,變成由市場自發決定的停和開”。
肖風的觀點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同。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建議,應讓發行人和保薦機構自主地根據市場情況去尋找適宜的發行窗口。“如果市場不好,投資者不認可,股票自然就賣不出去。”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丁瑋、國信證券總裁胡繼之等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對這一問題也發表了看法,認為在新股發行制度的市場化改革中,應把發行時機的選擇權逐步交到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手中,由市場作出調節。
在支持讓“行政性暫停”現象退出歷史舞臺的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監管部門對于發行節奏的把握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易方達基金公司總裁葉俊英提出,IPO重啟后,監管部門應根據市場對其的反應程度,適當控制發行節奏。“我的一個感受是,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總體情況是供給大于需求。在新股發行重啟后,監管部門還應該給予指導,節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在對發行節奏進行把握的同時,也應當根據市場情況對發行規模作出一定的控制,從而更好地穩定市場,維護投資者信心。記者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