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佳隆/上海報道
在國際金融危機陰影籠罩下,作為中國外貿“晴雨表”之一的中國華(0.05,0.00,0.00%)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 吸引了各方的視線。
每年3月,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安徽、江西的進出口形勢情況往往會首先在華交會這支“外貿溫度計”上顯示。
3月5日,為期5天的華交會落下帷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一份華交會組委會即將提交給商務部的總結報告中看到了這樣的表述:“由于金融危機強烈沖擊,本屆華交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出口成交額大幅度下降。出口總成交為22.4億美元,比上屆下降39.06%。紡織服裝類成交12.45億美元,比上屆下降32.47%,輕工工藝類成交8.98億美元,比上屆下降43.67%,其它類商品成交9786萬美元,比上屆下降59.13%。”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感嘆:“華交會的成交額居然下降了四成,幾乎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這說明今年長三角地區外貿已經打起了‘寒顫’,形勢已經十分嚴峻。”
長三角出口大幅下滑
“今年上海交易團的交易額只有1.48億美元,比去年下降了70%-80%。”在華交會內部總結大會上,上海交易團相關人士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3月1日,分管外經貿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長唐登杰在向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介紹工作時稱:“今年1月份,上海進出口貿易額下降29.6%,其中,出口下降16.7%,進口下降43.4%,下降速度有所加快;預計2月份進出口貿易降幅仍然在20%以上。”事實上,今年1月上海進出口數據已經創2006年6月以來單月進出口新低。
上海商務委外貿規劃運行處有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上海的外貿形勢因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顯得并不樂觀。目前,在上海的出口產品中,集成電路、微電子組件等電子產品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這其中,機電產品沖擊是最大的,而這又是上海出口的重頭。”
上海統計局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1月上海出口產品,機電產品出口顯著下滑,下降19.2%,而去年同月是增長28.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驟減,下降27%,而去年同月是增長是21.3%。這些成為拖累上海進出口形勢的主要原因。
與上海相比,長三角“兩翼”的江蘇、浙江同樣面臨著進出口大幅度下滑的窘境。江蘇省外經貿廳副廳長費少云介紹說,今年1月,江蘇省的進出口額下降25.9%,其中出口額下降25%,已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浙江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陳如介紹說,今年2月上旬、中旬浙江進出口同比下降48%。
雖然長三角各省的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但也有公司在進行“逆勢之舉”。3月9日,美國百通在昆山投資4000萬美元興建全亞洲最大的工廠,而其生產的電線、電纜主要用于受外貿出口波及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例如索尼、任天堂、美國通用等公司。
為何會有這樣的“逆勢之舉”,美國百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斯托普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候表示:“目前的經濟情況比我們當初投資時更具挑戰性,但我們做出了在中國投資的選擇就說明對亞太新興市場和相關下游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很有信心的,我們期待經濟能夠回暖。”
新興市場的出口形勢真的如約翰·斯托普所預估的那么樂觀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