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截至昨日,2月以來大約有78家上市公司遭到“大小非”或高管的減持,累計拋售的股份數量約在4.86億股(包括跨月份的拋售),其中完全在2月份開始拋售的股份累計達到2.66億股。中信證券、界龍實業、天津普林、國恒鐵路、中體產業等上市公司成為拋售的“重災區”。
大宗交易漸成主流
據統計,在“大小非”累計拋售的4.86億股中,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股份達到1.99億股,占比超過40%。如中體產業2月6日至21日遭遇4017.8萬股的“大小非”減持,其中有3200多萬股就是通過大宗交易完成的;中路股份、瑞貝卡、青海華鼎等被股東減持也主要是通過大宗交易方式。
不要小看上述的1.99億股,截至2月25日,滬深大宗交易2月以來的成交量也不過4億余股,在這4億多股的大宗交易中,還包括一些未達到披露要求的“大小非”拋售,如國金證券限售股2月2日上市流通,從2月4日起到25日累計發生了6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990萬股,這個數字僅可通過大宗交易看到,公司并不需要公告,因此未被統計入1.99億股中。同時,北京銀行、常山股份、海通證券等的“大小非”也在2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部分股份。由此,“大小非”通過大宗交易拋售的股份將超過已公告的1.99億股。
拋售比例不斷加碼
從“大小非”拋售的力度來看,2月份拋售股份占無限售流通股的比例大大提高,中路股份大股東減持的股份占無限售流通股股份的20%以上,天津普林被拋售的股份占比也達20%以上,得潤電子、綠大地、梅花傘等被減持的股份占無限售流通股股份都在10%以上,同時,寶光股份、錦化氯堿、國恒鐵路等大批公司被減持量超過流通股股份的5%以上。
中登公司披露的1月份月度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以來,持股5%以上的“大非”減持在當月減持總規模中不斷提高,并在今年1月的減持中首次超過“小非”,成為拋售的主力。而從2月至今的拋售情況來看,“大非”加大拋售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大股東解禁即拋售的情況不少,如中路股份、界龍實業等。
減持暫未影響股價
從已披露的交易均價和減持期間平均股價,相比昨日的收盤價來看,并非所有“大小非”減持都拋在高位。在2月份發生的124例減持中,67例拋售的價格比昨日收盤價要高,其余的50多例則比昨日收盤價有不同幅度的“折扣”。如新海宜股東上海聯和投資從去年1月開始連續拋售,今年2月初減持了近50萬股,減持價格6.75元-7.3元,而昨日新海宜的股價已在9.75元,高出減持價近20%;中體產業二股東的減持價格也明顯低于目前上市公司的股價,昨日收盤價高出減持期間均價的20%以上。
當然也有不少“大小非”拋在了高位,這種案例多發生在2月20日之前,如遠望谷、中路股份、綠大地以及瑞貝卡等,拋售價至少高出昨日收盤價5%以上。不過,這與近日大盤進入調整有關。總體上看,“大小非”減持尚未對相關個股的走勢起到明顯作用。(苗夏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