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全流通的18只股票17只跑贏大盤,今年1月20多只股票平均漲幅達17%
在展望2009年股市時,幾乎所有機構都把“大小非”列為遏止行情的罪魁禍首,然而,統計顯示,去年12月份以來,新實現全流通的股票普遍跑贏了大盤。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市場重新審視解禁后的限售股投資價值和短線機會,全流通有望引領A股市場的新潮流。
通過觀察限售股全部解禁的上市公司發現,超過九成的品種在步入全流通階段,市場表現遠遠好于整個市場。記者選取2008年12月份,限售股解禁后便實現全流通的18只股票,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剔除大股東承諾繼續鎖倉的品種)。統計顯示,在12月份大盤下跌2.69%情況下,解禁最后一批限售股的18只股票平均漲幅為5.59%。除海通集團外,其他17只股票均跑贏大盤,占比超過九成,豫光金鉛、信雅達、英力特和上海新梅的月漲幅更是超過10%。2009年1月,這些剛剛步入全流通的股票繼續受到市場追捧,平均月漲幅達到22.12%,是大盤9.33%漲幅的一倍多,三友化工和金牛能源的月漲幅甚至在40%以上。此外,今年1月份實現全流通的20余只股票在當月的走勢也很強勁。統計顯示,這些品種的1月份平均漲幅達17%。
由于上述樣本中,有六成品種為總股本不超過4億股的小盤股,不排除這些實現全流通股票優異的市場表現背后,有其他熱點題材的炒作因素。不過,除了上述限售股全部解禁的上市公司外,12月份有巨額限售股解禁的品種,解禁后走勢也相當強勢。以中國太保、海通證券、長江證券、金風科技、中國遠洋、金牛能源、中海發展、中興通訊、鞍鋼股份和國陽新能10只當期解禁市值超過50億元,或為滬深300指數前50只大成分股為例,均表現為“利空提前消化,大漲迎接解禁”的走勢特征。1月份上述品種平均漲幅接近30%,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定向增發機構配售限售股解禁的海通證券,11月股價被腰斬,此后大幅反彈42%。此外,“小非”集中流通的長江證券,在11月和12月累計下跌27%后,1月份也反彈26%,走勢顯著強于行業平均水平。同屬于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解禁的中國太保和金風科技,同樣解禁后一路飆漲。
從2008年年底開始,無論是實現全流通的股票,還是有巨額限售股解禁的股票,紛紛表現出強于大市的走勢。一方面,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大股東增持的示范效應下,產業資本大舉抄底,做多二級市場;還有部分資金瞄準大小非拋售導致股價慣性下跌而反向操作,大規模建倉。有部分業內人士預言,隨著市場重新審視解禁后限售股的投資價值和短線機會,全流通有望引領A股市場的投資新潮流。(記者 張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