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5個監管指引的起草堅持了哪些原則?
答:根據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的目標,新資本協議研究和規劃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在起草監管指引過程中始終堅持3個原則:
一是新資本協議合規與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并重的原則。國內銀行實施新資本協議的主要目標是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同時達到新資本協議實施要求。5個監管規章指引全面反映了新資本協議的實質,同時結合國內大銀行實際進行了擴展、細化和調整,增強新資本協議要求在國內的適用性,推動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原則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新資本協議的原則性要求雖然有助于商業銀行采取靈活的方法實現監管合規,但可能導致監管套利,使得不同銀行監管資本計量結果缺乏可比性。5個監管指引堅持“技術上做實”的思路,根據國內外大銀行風險管理體系開發建設的實踐,盡可能細化技術標準,便于商業銀行理解和評估,增強監管制度的可實施性。對部分難以明確的監管要求,按照審慎性原則,各指引也做出原則性規定,并將在解釋性文件中提出參考性指標。
三是實踐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原則。新資本協議規定的監管要求基于國外大銀行風險管理的穩健做法,國內銀行短期內還難以達到完全合規要求。鑒于國內大型銀行正式實施新資本協議還有一段時間,為推動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逐步與先進的風險管理實踐接軌,5個監管指引按照“在發展中規范”的原則,堅持“高標準”的規制取向,在注重制度可操作性的同時,明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標準,為商業銀行改進風險管理指明方向。
問:5個監管指引的實施對商業銀行以及其它市場參與者產生哪些重要影響?
答:5個監管指引將新資本協議的相關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監管標準,全面落實監管指引并實現監管合規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事關全局的系統工作,將促進商業銀行牢固確立審慎經營的理念,建立科學的、規范的風險管理體系,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是推動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為達到監管指引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建立統一的、強大的數據管理體系,包括數據定義、數據源、數據質量、數據歷史長度,廣泛收集與風險相關的各類數據;加強IT系統建設,建立數據管理信息和數據集市,支持復雜的風險計量和管理流程,促進風險計量技術的持續優化以及風險計量結果的深入運用。國內外銀行的實踐表明,數據和IT系統等風險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新資本協議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促使商業銀行改進風險評估和計量技術。風險計量是新資本協議的技術核心,監管指引明確的風險評估和計量的監管要求,為商業銀行開發風險評估體系和計量模型提供了技術標桿。如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兩維的公司貸款風險評級體系及PD/LGD計量模型,建立零售貸款申請評分卡和行為評分卡,確保對風險的有效區分和準確計量。有效的識別和準確的計量風險為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三是增強商業銀行風險治理的有效性。按照監管指引,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管理的組織框架、風險管理政策和流程、風險量化的驗證體系、風險量化結果運用體系進行了根本性改造,推動商業銀行健全風險治理結構,促進風險管理政策和流程的變革,將有力地推進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完善和核心競爭力建設。
此外,監管指引的全面實施,使得商業銀行資本、風險、收益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有助于商業銀行改進績效考核、完善激勵機制,提升市場價值,保護投資者利益,并確保商業銀行擁有充足資本應對風險,提高存款的安全性。監管指引以及后續發布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息的透明度,為其它市場參與者和廣大金融消費者判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確立了標桿,有助于各類市場主體采取策略性行為,加強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外部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