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石油特別收益金(俗稱暴利稅)對中石油利潤的侵蝕越來越大。據該公司內部人士昨日透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前5個月稅前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近40%,而特別收益金上交金額同比增長3倍多。有分析師認為,資產占到集團公司總資產90%以上的中石油股份公司(601857,SH)前5個月稅前利潤可能大幅下滑近38%左右。
前5月上繳“暴利稅”387億
據中石油人士透露,集團公司今年1~5月實現稅前利潤475億元。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行業分析師稱,如果按此計算,中石油股份公司前5個月實現稅前利潤可能比475億元要少20~30億元,達到445億元~455億元左右。
上述分析師之所以得出這種結論主要是依據中石油股份在集團公司資產中所占比例而進行的推算。該分析師認為,中石油股份的資產已占到集團公司總資產的90%左右,以前集團公司中的上游原油天然氣勘探生產、中下游的煉油、化工、管道輸送及銷售資產已經注入到股份公司中,集團公司目前已經沒有多少資產,只有一些加油站、財務公司、海外油氣田而已。
該分析師認為,以偏重上游勘探的中石油股份利潤大幅下滑很明顯是受到特別收益金征收的影響。數據顯示,前5個月,中石油集團上繳的特別收益金達到387億元,是上年同期上繳金額的3倍多。
這一俗稱“暴利稅”的收益金是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在銷售國產原油當中,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的稅種。分析師稱,前5個月雖然中石油股份原油開采量并沒有大幅增長,但是,在國際原油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的形勢下,中石油股份上繳的收益金也在不斷上漲,從而持續拖累了中石油股份的業績。
中石化受收益金影響較小
中國石油集團1~5月國內外累計生產原油578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1%。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昨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5月,全國原油產量為7836.4萬噸,同比增長1.7%。
分析師認為,上述數據表明前5個月中石油原油開采量占到全國原油開采量的70%左右,而由于特別收益金主要針對原油開采,因此它對公司利潤和業績的影響比中石化大的多。與中石油相比,中石化更偏重于下游的煉油業。
我國于2006年3月開始征收特別收益金,采取5級超額累進從價計征,在原油價格超過每桶40美元后,按照20%-40%的比率征收。當時原油價格平均每桶50~60美元;現在原油價格上漲幅度也達到近幾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最高達每桶139美元。而當原油價格超過60美元時,特別收益金的征收比例也相應增至40%。
因此,中石油利潤增速自2006年開征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就明顯放緩。今年一季度,中石油股份公司凈利潤288.85億元,較上年同比減少31.5%。今年前兩個月,其上繳特別收益金將達到14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逾兩倍。中石油2007和2006年分別繳納了445.8億元和289.1億元的特別收益金。
目前,中石油原油自給率達到80%~90%。其開采的原油除大部分供應旗下的煉油廠外,另有部分原油會買給地方上一些煉油廠加工成品油。該公司今年全年原油產量的目標為1.08億噸。該公司2007年全年原油產量為1.07億噸,高于原定的1.01億噸的產量目標,較2006年實際產量增加1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分析師稱,由于國家的政策,中石油供應自己系統內的原油價格與對外出售的原油價格要統一,不能出現對內供應采取低價格,對外供應用高價。所以,中石油也不能通過降低對內供應原油價格的方式來少繳特別收益金。
何時調整征收比例難定
今年前5個月,中石油集團原油加工量為561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2%。1~5月,全國原油加工量14023.1萬噸,同比增長5.1%。由于國內油價倒掛加劇,煉油企業積極性不高,成品油生產進一步下滑。5月份全國原油加工量2778萬噸,同比下降1.1%,為2006年以來首次下降。
為此,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也正與中石油就調整征收石油開采企業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事宜展開商談,而市場早已傳聞該收益金起征點可能會把從40美元/桶提高到80美元/桶,這意味著征收比率會降為10%~20%。
據業內人士測算,如果起征點為每桶40美元,當原油實際價格為80美元時,收益金需繳納13.5美元。而當起征點提高到80美元時,則相當于每噸原油可省730元人民幣。以中國石油年產原油超過1億噸來看,就可減稅730億元。
分析師稱,目前還無法確定上述有利于中石油股份的政策是否能出臺,在這種情況下中石油只能采取減少資本支出,發公司債務來融資,解決現金流緊張的問題。
為將更多的資金投資于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煉制和銷售上,中石油集團已對現有49個投資和規劃中的項目作停緩建或調減投資處理,核減投資資金207.2億元。而中石油股份公司也計劃發行600億的公司債券,并等待著7月31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批準這一議案。
新聞鏈接
次貸沖擊投行“錢途”石油分析師跳槽對沖基金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機構投資者》雜志評選的美國最著名的大型石油公司分析師有不少都在忙著跳槽。他們離開深受次貸危機影響的著名投行或證券公司,轉向能為他們提供更好待遇的對沖基金。
這些明星分析師中的前三名分別來自摩根斯坦利和花旗銀行,他們全部在最近離開了老東家。在早些時候,美國銀行的一位同樣知名的石油公司分析師和摩根大通銀行商品研究部主管也離開了各自的銀行。
摩根斯坦利的新聞發言人上周表示,公司的大型石油公司最佳分析師特瑞森離職后,摩根斯坦利已于本月4日開始停止追蹤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與康菲三大美國石油公司的表現。
花旗銀行的DougLeggate位列最佳分析師第二位,在他離開后,花旗目前在石油企業分析方面也無人看管。據說,來自前貝爾斯登的一位分析師將有望接過這一領域。
導致這一潮流的原因,除了銀行業不景氣之外,油價的上漲也讓石油天然氣行業分析師身價也跟著漲。而對于在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中賺得盆滿缽滿的對沖基金公司來說,當然愿意以充裕的資金將這些稀缺人才招至麾下。據休斯敦一位投資咨詢公司負責人說,從證券公司或者投行跳槽到對沖基金,意味著年收入會翻倍。這對于石油行業分析師來說當然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行業景氣是有周期的,一般都是一兩年,機不可失。
不過在分析師和對沖基金各得其所的同時,投資者卻會成為“犧牲品”。有專業人士認為,分析師相繼離開投行,意味著越來越少的信息會被提供給普通投資者,而相關信息將只會限制在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內部。
|